EN
我院3门本科生课程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12月30日,学校公布2020年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本科生、研究生)名单,其中我院哲学系教授唐文明主讲的《伦理学导论》、历史系教授倪玉平主讲的《晚清史》、中文系副教授李飞跃主讲的《中国古代文学史(3)》3门本科生课程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称号。

  

唐文明

《伦理学导论》是哲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伦理学是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人的实践生活密切相关,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伦理学领域的课程主要有伦理学导论、政治哲学原理、应用伦理学、比较伦理学等,其中伦理学导论与政治哲学原理都属于基础性的课程,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课程选取希腊、希伯来和中国三种不同伦理传统中的重要文本(《游叙弗伦》、《恐惧与战栗》、《孟子》),就各自的伦理观念和伦理思考进行分析,加以对比,然后转向西方古代和现代两种不同伦理学类型的经典作品(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和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奠基》),通过详细的批判性阅读(主要参考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和威廉斯的《伦理学与哲学的局限》),对伦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进行提炼和反思。

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同行的高度认可。鉴于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学科的经典与前沿,大幅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和理性论证能力,陶冶发展阅读哲学原著、写作哲学论文和开展哲学交流的素养方面的基础性地位与成效,曾先后入选人文学院本科生核心标杆课程建设体系,人文学院大类培养基础课程体系,日新书院人文基础课程体系。

  

倪玉平

《晚清史》是历史专业本科生必修课,以专题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期学生对晚清历史的发展脉络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注重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晚清屈辱历史的分析,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压以及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英勇反抗,帮助同学深刻认识晚清中国历史走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形成知识传授与思政培养相结合的立体教学;课程重视对原始文献的理解把握,每次课均会安排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解读,转换思路和视角,以同情之理解,加深对晚清中国社会的认识理解;课程强调学生动手与动口能力,每位同学都必须精心准备发言内容,在讲台上公开宣讲自己的所思所想。发言须有自己的观点,须言之有理。课程论文写作要求符合历史学学术规范。课程自开授以来受到学生欢迎,课程配套教材今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也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听课专家认为,教师讲课非常投入,课程内容充实,知识点丰富,有深度,思辨性强;课程突出史学考证方法的复杂性、严谨性,艰难的史料批判,与学风建设密切相关;史学方法的深入理解,有助于跨学科思维和学科交叉建设,尤其是和社会科学研究关系密切;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积极意义。

  

 

李飞跃

《中国古代文学史(3)》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元明清文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文化艺术背景;熟悉代表性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体形式、文学理论、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掌握基本的文史结合、文艺结合等研究方法,提高其文学批评、鉴赏与探究能力;通过对研究现状与学术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学术研究前沿,提高其问题意识、前沿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古典文学所蕴含的崇高精神与智慧情思,通过多媒体手段与丰富的文艺史料呈现,深化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体认,提升审美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树立积极健康进步的价值观念。

课程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兼顾基础知识与前沿问题的打通,通过随堂训练、读书会、微沙龙、毕业论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中外比较、文理渗透和古今贯通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听课专家认为,课程观点新颖,具备前沿性;知识面宽,学术水准高;讲授方式富于启发性和互动性,在介绍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有意将其与学生现实的学习、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代入感,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