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
成立背景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在中俄两国政府、学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清华大学的对俄合作已形成独特优势。值此百年校庆之际,为响应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四所著名院校的联合倡议,清华大学通过整合全校对俄合作优势资源,经2010~2011学年度第11次校务会议批准,决定成立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研究所为校级跨院(系)研发机构。

宗旨与目标

集成全校多学科的人才、信息、资源和成果,形成整体综合优势,搭建高效运作的国际合作渠道,加强同俄罗斯及国内相关教育-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高端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探索国际产学研管一体化运作模式,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拓展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实践工作,开展有关中俄人文社科、科技领域的战略研究,打造学校和国家中俄合作的有效平台和得力智库,为中俄两国的战略合作建言献策。

近期目标:

不断探索并创立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的特色及品牌,占领学术制高点,成为学校和国家开展对俄战略合作的有效平台与支撑单位。

中长期目标:

逐步完善清华大学中俄人文社科、科技战略研究的智库建设,形成中俄战略合作研究理论支撑体系,发展成国家级中俄战略研究的决策咨询机构。

主要工作

 学术研究:通过开放式、跨学科课题研究,聚拢相关领域科研力量,逐步形成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框架内的中俄人文社科战略研究、中俄科技战略研究、全球国际视野下的中俄关系研究、俄罗斯民族研究四支子科研团队,打造中俄战略合作理论体系研究品牌。

 合作交流:在以往对俄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以清洁能源、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为突破口,聚焦中俄相关科研资源,采取多种共赢的合作模式,组织学术交流、联合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与俄罗斯四家倡议发起方一道,通过组织视频会议、学术沙龙、国际学术论坛等活动,调动相关领域人力资源,集思广益,共同跟踪中俄两国人文社科、科技合作动态,借助研究所网站、《中俄战略纵横》学术刊物等渠道,聚合集体智慧,占领中俄战略研究制高点,促进中俄两国在人文社科、科技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人才培养:积极拓展多方位的高端人才培养渠道,为我校学生和中青年教师创造赴俄深造和研修机会,同时接收俄罗斯相应人员到清华大学研修学习。将优秀人才吸纳为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智库成员,使该智库学科与年龄结构、梯队布局合理,相关学科研究得到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

 

组织机构

研究所设理事会、学术委员会、运行委员会。

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研究所发展战略和重大事务的审定。

理事长:谢维和

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所的发展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的定位,研究课题的规划与审批。

主席:胡显章、倪维斗

运行委员会负责研究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具体项目运作。

所长:李强

副所长:周茂林(常务)、王奇、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