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上,第54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线上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桑兵与中华书局资深编审欧阳红围绕《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一书展开对谈。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邓耿担任主持。

嘉宾桑兵(左)与欧阳红(右)对谈
桑兵首先对书名“大处着眼”进行了解题,意在重写“大历史”,“大处着眼”不在于追求面面俱到的历史,而是针对重大问题中的关键问题重新进行深入阐述。欧阳红就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渊源、写作目的与对象,《论持久战》的贡献和影响等方面与桑兵展开了深入对话。桑兵认为《论持久战》从战略高度把握游击战,这是其独一无二的贡献。《论持久战》的发表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军民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使共产党内部在思想上达成了高度一致。最后,桑兵阐述了“抗战到底”的“底”在何处,并分析了不同政治力量对这一问题的主张。

主持人邓耿与对谈嘉宾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听众就《论持久战》战略思想的普遍性以及《论持久战》的文本修订等话题,与嘉宾展开探讨与交流。
嘉宾介绍
桑兵,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历史学院)。曾任历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曾任首尔延世大学、台北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走进共和》《历史的本色》《学术江湖》《旭日残阳》《历史的原声》《历史研究的碎与通》《陈寅恪的学术世界》《持久战与论持久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孙中山史事编年》《近代国学编年史》《清代稿钞本》《民国稿钞本》《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档案文献汇编》《各方致孙中山函电汇编》《近代国学文献汇编》,合编《戴季陶辛亥文集》《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欧阳红,中华书局近代史(主题出版)编辑部主任,编审。从事编辑出版24年,责编《中华民国史》等图书百余种。发表《德国与甲午战争》等文章20余篇。责编图书曾获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入选中国出版集团十佳编辑。获中国出版集团编辑“工匠”奖•优秀导师奖。入选首批全国文化英才工程。
主题书简介
毛泽东同志所著的《论持久战》,是一部系统阐述抗日战争军事战略方针、为全国军民提供明确作战指导的纲领性文献。持久战思想并非凭空产生,其理论渊源与实践根基究竟何在?1938年的抗战语境下,毛泽东同志为何要专门撰写《论持久战》,这部著作的言说对象又是否仅局限于党内,还是覆盖了全国各阶层与党派?国内不同政治势力对持久战的认知与接纳程度,存在怎样的差异与共识?同为主张 “持久抗战”,国共两党在战略方针的设计、核心依靠力量及作战路径上,又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针对这些直击抗战全局的核心问题,作者展开了穿透性的深度解读——既追溯思想源头,也剖析时代背景;既对比各方立场,也拆解战略差异,为读者完整理解持久战的战略逻辑与历史必然性,提供了清晰且深刻的脉络。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