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4日,清华大学国学讲坛第九讲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何俊教授以“西学映照下的宋明哲学与思想史研究——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几帧剪影”为题主讲国学讲坛。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教授包华石(Martin J .Powers)及来自校内外的100余名师生听取了演讲。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主持讲坛并做点评。
讲演中,何俊指出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的学术传统不仅是一种知识谱系,而且是一种价值系统,他倾向于把现代中国学术建构中的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总体上理解成西学映照下的传统演进,而不纯粹是西学化的建构。为了从剪影中窥其一斑,何俊呈现了梁启超、冯友兰、钱穆、侯外庐、牟宗三这几位大家的治学理路。在何俊看来,这五位学者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沿着梁启超所开辟的以新史学为旗帜的现代学术道路,无论是冯友兰、牟宗三以哲学的名义,抑或侯外庐的思想史进路,还是钱穆对传统经史之学的继承与开新,他们都不仅对宋明哲学与思想给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揭示与阐明,而且还以显著的风格树立了不同的学术典范,从内容到形式有力地建构起了现代中国学术。

何俊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史,出版过专著《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1998)、《南宋儒学建构》(2004),主编《余英时英文论著汉译集》(四册,2004-07)、《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2010)。在著述和讲演中,何俊强调阅读原典,以摆脱“路径依赖”,结合中学和西学,在深厚的体认中尽力弥合研究对象所处生活世界和思想世界之间的缝隙。
刘东和包华石就现场讲演内容,与何俊进行了即兴和饶有机锋的对话与交流。在互动环节中,何俊精彩回应了现场同学的踊跃提问。
“清华大学国学讲坛”为清华国学院主办的系列高端讲坛,延请海内外著名学者论道清华,本讲坛同时得到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大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