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4日下午,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2012级研究生新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座谈会在新斋105举行,社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成岗,研工组组长于洪军,研工助理代表王喜文、陈丽媛以及研团研会主要干部与第六届研究生新生骨干培训班暨第二十七期暑期团校(研究生班)的人文新生骨干进行了座谈,同学们就未来职业规划、研究生学习方法等问题与师长进行了细致的交流。研团总支书记池翔主持会议。
张成岗首先对新生骨干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研究生骨干一直是学校和学院发展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担负着引导和带领广大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使命。他希望与会代表能尽快将过去的成绩清零,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统筹规划,在研究生阶段有所作为,为进入社会做好“软着陆”准备。接着,张成岗为大家介绍了清华大学文科复建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研究生学生工作系统的基本情况,他鼓励大家抓住清华文科大发展的机会,勤奋努力学习,同时在学生工作中锻炼自己“敢于担当”的意识。张成岗对人文社科学院分院的情况做了说明。他表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工作系统人文、社科不分家,欢迎各系新生参与人文研团研会的工作。最后,张成岗对在场同学提出两点期望:第一,2012级研究生作为清华新百年后的第二批学生,一定要对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争取在学术上有所贡献;第二,他希望大家要葆有责任意识和一流意识,做好清华人,对得起“清华人”三个字。
于洪军为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和心得。他首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强调做清华人“要落实到现实中来”,他以校训做比,指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就是既要个人努力,又要对他人宽容。接着,他为大家介绍了清华学生系统的风格“双肩挑”,科研社工双肩挑,既要个人业务好,又要具备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尽快熟悉和融入清华风格,在清华的平台上成长成才。
王喜文从自身出发为大家解读“清华精神”,他认为要做成一件事,奉献、服务、责任和统筹四者缺一不可,学生工作是良心活,尺度在心里。他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大事不惧,小事不推,难事不躲,好事不争”。张成岗表示“好事不争”是最困难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有锻炼自己的气魄和境界。
随后,陈丽媛、池翔、研团总支常务副书记胡高辰以及人文研会主席王沙分别为大家介绍了校研团、研会与院研团、研会的关系、分工及各自的活动内容,让在座新生对院校的学生组织有更多的了解。
在自由座谈环节,新生骨干们畅所欲言。他们从入学以来的清华印象、暑期团校感受、研究生时间管理以及平衡学习和社工的经验和困惑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张成岗以及现场的研工助理对大家的提问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
暑期团校是我校共青团的一项优良传统,至今已成功举办27期。入选本届研究生新生骨干培训班的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两院学员共15名,专业涉及历史学、哲学、国际关系、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专业。近几年来每期学员都在学校、院系和基层集体的各级研究生组织中承担重要工作,极大地充实了我校研究生干部队伍,相信本期团校的人文新生骨干也将在各级学生组织中大展拳脚,展人文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