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之(十二)“文化传承与社会转型”开讲

2012年9月13日下午,本学期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二)“文化传承与社会转型”开讲。清华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李强教授在六教6C300就贫富差距与社会公平问题,为约1600名同学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白峰杉教授主持讲座并进行了点评。

李强教授首先指出,公平和正义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公正、社会公平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公正、社会公平的内容会随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公正、社会公平的内容,实际上也是由人们规定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主观特征。不同的利益群体、社会阶级阶层出于自身的利益,对社会公正、社会公平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评价。

他认为,均等和公正是两码事,均等并不等于公正。均等和公正涉及到了两个层次的问题,即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得到。“为什么得到”的问题,他引入了“地位准入”的概念,即人们是如何进入到地位差异结构中来的。随后,他列举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种准入机制,如血统、考试、举荐、市场竞争或者经济竞争等等。他指出,改革实际上是巨大的制度变迁,所以在转型期会有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发生。对于公平公正的问题而言,有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公正观念认为,社会分层结构本身就是不公正,要实现公平就必须消除此种有差异的分层结构,即“均贫富”;另一种公平观念认为,分层结构本身的差异是难以消除的,公平公正是指人们进入到这些结构中的程序和机会是公平公正的。

接下来,李强教授为在场的同学分析了我国建国以来在财富和收入分配领域所发生的变化。他指出,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财富分配是一个打碎原有社会结构的试验,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社会公平存在三种类型,即结果公平,机会公平和程序公平。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中所灌输的理念即为结果公平论,即成员在最终结果上获得了相似的报酬或相似的社会资源。而改革开放后,我们所做的种种努力则是机会公平和程序公平的尝试,试图重新恢复社会结构,承认人们经济地位的差异,承认财产的私人所有权等等。

就贫富差距的变化和现状而言,李强教授介绍了贫富差距测量的重要标准——基尼系数。通过展示和比较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一系列的基尼系数数据,他指出,基尼系数0.4是一个重要界限。贫富差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他特别强调,在贫富差距上要避免两种极端,第一种极端是少数人垄断财富,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第二是要警惕民粹主义。在社会转型期,我们还应该注意“中等收入陷阱”,提防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风险”。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都证明,高增长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而一旦高增长结束,人们攀升的期望值就会与实际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种落差往往会造成极其可怕的社会后果。他认为,经济的高发展、财富的高聚集,对于中国未来的精神信仰体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当前我们面临的更重要任务是探索与物质财富体系相平衡的精神体系。

李强教授指出,在整个社会分配中一个问题是最敏感的就是腐败问题。腐败造成的利用公共权力积累财富是所有的贫富不均里最坏的。如果一个社会由腐败来获得财富,会造成极大的财富不均。我们应该树立一个理念,中华民族的未来不能是被少数人垄断财富的未来。他引用了孙中山所作《建国方略》中的一句话:“知难行易”。中国的发展一直具有不确定性,中国此次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就是理念的重要性,中国正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所以只要中国人有理念,就能成功。

最后,他结合近年来中央关于收入分配政策上的重大调整,阐释了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基本途径和应该关注的重点要素。演讲结束后,李强教授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为了满足师生聆听讲座的需求,本场讲座还增设了两个视频分会场。正式开讲之前,讲座课程负责人曹莉教授、蔡文鹏老师就本学期的讲座安排和学分及考试要求作了详细说明。 曹莉教授介绍, 本学期的《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由“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文化传承与社会转型”、“清华大学文艺系列讲座--名家谈文艺”两个讲座系列及其他专场讲座组成, 学生可以根据学分要求自行选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