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上午9时,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清华国学书系”的首批成果《梁启超文存》、《罗根泽文存》、《蓝文徵文存》、《姚名达文存》在甲所隆重发布。发布会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凤凰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主持发布会,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经理徐海、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苏竣、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府建明出席并致辞。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凤凰网等十多家媒体记者现场采访并报道本次发布会盛况。
会上,陈来对“清华国学书系”做了介绍。“清华国学书系”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复建之初即致力于完成的一项“院史工程”,国学研究院同仁孜孜于将“书系”中每一部文存皆编纂成“最佳的一卷本”,其根本意义在于“亟欲缀集早期院友之研究成果,以逼真展示昔年历程之艰辛与辉煌”,使今与后之学人藉此深入了解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与文化,继承前贤的学术志向和学术精神。
刘东介绍了“清华国学书系”的缘起以及后续的出版计划,他指出,“清华国学书系”是“我们国学研究院圆的一个梦”,正如“书系”总序中所写:“一个仅存在过四年的学府(清华国学院),竟能拥有像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吴宓这样的导师,拥有像梁漱溟、林志钧、马衡、钢和泰及赵万里、浦江清、蒋善国这样的教师,乃至拥有像王力、姜亮夫、陆侃如、姚名达、谢国祯、吴其昌、高亨、刘盼遂、徐中舒这样的学生……而且,无论是遭逢外乱还是内耗,这个如流星般闪过的学府,以及它的一位导师为另一位导师所写的、如今已是斑驳残损的碑文内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在激励后学们去保持操守、护持文化和求索真理,就算不必把这一切全都看成神话,但它们至少也是不可多得的佳话吧?”刘教授还指出,该“院史工程”将对如下四组梯队,进行总览性的整理研究:“其一,本院久负盛名的导师,他们无论道德还是文章,都将长久地垂范于学界;其二,曾以各种形式协助过上述导师、后来也卓然成家的早期教师,此一群体以往较少为外间所知;其三,数量更为庞大、很多都成为学界中坚的国学院弟子,他们更属于本院的骄傲;其四,等上述工作完成以后,如果我们行有余力,还将涉及某些曾经追随在梁、王、陈周围的广义上的学生,以及后来在清华完成教育、并为国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其他学者。”
徐海和府建明介绍了“清华国学书系”的出版情况,“清华国学书系”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由江苏人民出版社这样一个在全国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出版社来出版清华大学国学院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堪称珠联璧合的佳话。江苏人民出版社将在未来的4-5年内,继续加强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合作,为“清华国学书系”后续项目的编辑、出版竭诚服务,将本套书系打造成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学术丛书,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会上举行了国学研究院向校图书馆捐赠“清华国学书系”首批成果的四册文存的捐赠仪式。
“清华国学书系”首批文存的选编者、清华大学国学院博士后马强才博士、罗艳春博士和翟奎凤博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的前贤开辟了一个不可复制的大师时代,他们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入俗流,径行独往,真诚地对待学术,其精神范式和价值理念值得后人追随,也因此成为今日学术界以及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宝贵精神遗产和历史使命。“清华国学书系”对于中国当代学术界和文化的重大意义,亦正在于此。“清华国学书系”的大批后续成果也相继完成,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奉献给读者。

《梁启超文存》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晚年传统文化相关著述的一个缩影,以1919年《欧游心影录》为标志,梁启超先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于未来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开始沉潜于国学研究,致力于弘扬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梁启超先生在儒、道、佛、文学、历史、政治、宗教、地理、考古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精彩论述,本书皆有收录,全面呈现了一代国学大师的精神高度与思想风采。
《罗根泽文存》主要选取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罗根泽先生在诸子学、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三个领域的论著及其自述文字,立体展现其学术研究的思想特色与历史成就。罗根泽先生1927年入清华国学院,从梁启超、陈寅恪等先生研习诸子学、中国思想史、文学史,同时又在哈佛燕京从冯友兰、黄子通学习中国哲学,曾主讲过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诸子概论、国学概要、中国学术史等课程。
《蓝文徵文存》选取著名史学家蓝文徵先生有关中国史专著、史学文章、序跋等方面的著述文字。蓝文徵先生1927年入清华国学院,从梁启超、陈寅恪等先生研治中国史学,著有《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十国史》和《西安》等,蓝文徵先生治史具有视野开阔、眼光独到、言之有据、持论谨慎、要言不烦、文采可观、聚焦文化、凸显统一等特色。为展现先生的人格形象,本书还收录其友人萧一山、弟子汤承业有关其生平事迹的回忆文字。
《姚名达文存》既选录了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姚名达先生在目录学、史学史、史学理论等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还收录了其在政治时论、社会动态方面的精彩论析,他的学术研究既有着客观严谨性,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精神与现实关怀。姚名达先生1925年入清华国学院,主要师从梁启超先生研究目录学、史学史、史学理论,刊有《中国目录学史》等名著,首创“谱前”、“谱后”年谱编写体例,开创现代年谱撰著新格局。 他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勇赴国难、壮烈殉国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