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0日上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Tsinghua University)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校党委书记胡和平、副校长谢维和、副校长姜胜耀、原党委副书记、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显章,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等出席大会。成立大会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罗钢主持。

胡和平在大会上宣读了关于成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决定和干部任免通知。为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文科的质量和水平,适应文科的发展规律,按照人文和社会科学两个学科群建立基础学科,经2011-2012学年度第28次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成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万俊人出任人文学院院长。

陈吉宁在大会上致辞,代表学校对人文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陈吉宁指出,清华大学人文学科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人才辈出。他在讲话中回顾了清华人文学科的发展历程,肯定了清华文科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人文学术,培养和造就博学中外的济世大才和学术大家所起的积极作用,并强调了人文社科学院作为清华复建完备文科体系的母体,为清华文科的复兴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陈吉宁指出,当今中国社会经历的深刻社会变革,为人文复兴和文化繁荣提出了迫切需求并提供了重大契机,人文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加强文科建设、进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清华人文学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陈吉宁对人文学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少而精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汇聚一批有影响的大师级学者,同时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产出一流的学术成果;二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继承和发扬老清华文科的优秀传统,努力为国家和社会造就未来的人文大师;三是要充分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综合性学科布局的优势,特别是将人文和社会科学已有多年的合作优势继续保持并不断加强,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为文科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合力奋斗。

校长陈吉宁,校党委书记胡和平,著名学者李学勤、张岂之和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党委书记罗钢共同为人文学院揭牌。

万俊人代表全院师生表示,人文学院师生将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秉持“融贯古今、汇通中西、兼通文理、综合创新”的优秀学术传统,开拓进取,固本开新,全面高效开展学科建设,努力续写清华人文日新的新篇章。
大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大学教授”约翰•范本特姆,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代表来宾分别致辞,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先生,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原西北大学校长、1950级清华校友张岂之先生分别代表清华教师和清华校友发言,清华大学中文系2009级本科生夏虞南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斯坦福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澳门人文科学学会、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辽宁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等部分院校相关院、系、所发来了贺信贺电。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清华大学有关部处和院系负责人以及人文学院、社科学院师生代表共900余人参加了大会。

据悉,新成立的人文学院包括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外文系、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有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国学研究院、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语言学研究中心、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孔子学院北京分院等20余个高等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文学院还负责主办《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目前,学院设有6个博士授权点的一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本科专业,4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在站博士后20余人。目前在读本科生1100多人、硕士生200多人、博士生200多人,还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000余人。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2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1926年分设国文、西洋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系,1928年成立了文学院。国学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批学术名家先后汇聚清华园,以“古今贯通、中西融会”的理念和方法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风,培养出不少杰出人才,影响和引领学术发展潮流,在我国近代学术和教育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952年院系调整后,文、法学院被调出,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学校保留了图书馆馆藏的文科图书期刊,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包括人文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培养。1978年之后以来,清华大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战略需求,重新开启文科建设,先后恢复和建立了外语系、社会科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室和艺术教育中心,在此基础上1993年12月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过复建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学院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几乎全部文科学科门类,学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体现学校文科发展水平尤其是基础文科实力的重要机构。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人文社会科学带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2012年7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撤销,成立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
建设一流的文科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新百年伊始新成立的人文学院从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适应新时期对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致力于传承优秀传统,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契机,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学院的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思想和智力支持,力争在影响时代潮流和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上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