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华书局、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的“梁启超与现代中国”新书研讨会在清华园内隆重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京都大学、中华书局等二十余家国家级的历史与档案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结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和《梁启超文存》两套新书,共同深入探讨梁启超思想对于现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主持研讨会。
副校长谢维和出席研讨会并致辞。谢维和首先在致辞中指出,梁先生不只是清华的骄傲,也是中国历史学界、中国人文,中国整个文化界值得骄傲的人物。我们现在的学界非常需要这样的楷模,包括为学、为人、为德、为师。
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梁启超全集》主编汤志钧,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海德堡大学客籍教授刘桂生、华中师范大学梁启超研究中心主任董方奎、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著名中国近现代史学者狭间直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耿云志、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康有为全集》主编姜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祖武等海内外梁启超专家莅临现场参与讨论。
《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由北京匡时和中华书局联合出版,分上下二册,影印收录全部档案内容。书中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档案由梁启超胞弟梁启勋的后人整理珍藏,尘封百年,首次集中现世,它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梁启超文物集,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家具等共计近千件,其中287通信札,通信方涉及民国政坛风云人物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等。内容涵括梁启超手书退出进步党通告、声援五四运动电报、讲学社简章、梁思成、林徽因文定礼细节等,而康有为的信札则是保皇会在海外的两桩公案芝加哥“琼彩楼”案和广西振华案的有力佐证。梁启超《清代学术讲稿》、《袁世凯之解剖》、梁启勋《曼殊室随笔》等十件重要学术著作的手稿原件也均系首次现世。这批档案是研究梁启超、梁启勋、康有为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最新发现,也是关于梁启超与现代代中国,最有深度,最全面(涉及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司法等方方面面)历史瑰宝。
对于这批档案的价值,汤志钧表示:“今天有幸看到“南长街54号”里面收藏的东西,感到非常重要。手稿当中我感觉最有价值的是《清代学术概论讲稿》,里面提出清代学者开山之石的一些人物和派别,值得很好地研究。”
这批档案中大部分为梁启超的私人信件,从未公开。狭间直树说,“我在翻译《梁启超年谱长编》的时候,看过不少梁启超的书信,但是今天看到的都是一些新的。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姜义华也表示赞同:这批信札档案主要是没有发表过的,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他还结合此批档案中20多封康有为信札,内容涉及康与美国总统会面和其经济活动等,提出对目前对康有为的结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样梁启超除了他的家庭、社会关系之外的经济活动也非常重要。”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梁启超研究专家夏晓虹在会前已全面观摩了这批信札档案,认为可以提供许多信息,且对其中各式自制信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夏晓虹特别就这批作品,为《文史知识》撰写《梁启超书艺彩笺》一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主编欧阳哲生认为这批写给胞弟梁启勋的信札,涉及社会政治题材更多,比普通家书更有价值,其现世可以减少遗珠之憾。
梁启超档案和思想的再发现,引发了社会和舆论的极大关注,这对现代中国来说也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祖武说:“每当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料的发现,总会推动中国学术往前走,所以这批档案的公布一定会对梁任公的学术思想和梁先生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研究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耿云志认为梁启超是一个过渡时代的知识领袖。他特别重视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西方适合于我们需要的一些新东西,所以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准确定选择什么、学什么。他个人觉得梁先生的主张、途径更适合于中国人。”
据悉,匡时秋拍巨献“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还在清华大学举行特展,展览日期从10月25日持续至30日。11月下旬清华大学、北京匡时还将联合举办“梁启超与现代中国”讲演周,届时将有多位海内外著名梁启超研究专家为我们全面透析梁启超与民国历史风貌,系统诠释梁启超与现代中国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