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欧洲科学院院士做客清华人文高端讲座阐述欧洲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2年10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在外语系文南楼116会议室举办“清华人文高端讲座”。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现代语言文学联合会前任主席赛奥•达恩(THEO D’HAEN)教授以《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European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为题作了精彩的讲座,来自我校及周边高校的100余名师生听取了讲座。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主持讲座。

达恩教授以丰富的实例勾勒了世界文学的今与昔,阐述了欧洲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开门见山地指出,自歌德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术语以来,世界文学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被等同于欧洲文学。虽然歌德本人的灵感来自一部中国小说的阅读体验,他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与谈话却被一再曲解,导致错误的认识持续一百多年之久。这种情况直至二战以后才有所改观。二战后,伴随反殖民的热潮,文学领域空前活跃,世界文学作为欧洲文学的概念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赛奥•达恩教授列举了东西方学者重构世界文学的尝试与努力,其中不乏深刻的洞见。然而,一系列努力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欧洲中心的局面,朗文和诺顿的世界文学选集便是明证。

达恩教授援引经济学及文化研究中的世界系统理论,结合庞德对于文学创作主体主次地位的定义,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现状的成因。他同时指出,东西方学者广为谈论的西方文学和欧洲文学,实则也仅是西欧文学,可谓一针见血。由此看来,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岂止东方文学?所幸,被边缘化的文学也在奋起反击,尤以操法、葡、西语的前殖民地文学为甚。在这一浪潮中,中国文学也不甘落后。所有这些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讲座结束后,师生踊跃提问,达恩教授一一解答。

赛奥•达恩(THEO D’HAEN),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现代语言文学联合会前任主席,比利时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euven)英文与比较文学讲席教授。著作等身,近十年的英文著作包括如下几种:The Routledge Concis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2012),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World Literature(2012, co-edited with David Damrosch and Djelal Kadir),The Routledge Reader in World Literature (co-edited with César Domínguez and Mads Rosendahl Thomsen), Literature for Europe?(2009),International Don Quixote(2009),Cultural Identity and Postmodern Writing(2006),How Far is America From Here?(2005),Configuring Romanticism(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