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12年度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初赛在我校顺利举行(图)

2012年10月27日下午,由北京市教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协办的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初赛在我校三教举行。本次初赛共有来自64所高校的127支队伍参加,参赛人数达到630余人。

本届竞赛以“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为主题,初赛的形式仍然是团队合作的闭卷笔试,竞赛组委会将从此次参加的队伍中选拔出12支代表队参加将于11月10日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举行的半决赛。

清华大学的两支代表队风格各异。第一支队伍的五名队员都来自人文学院人文实验班。队长孙可佳表示,她已经是第二次参赛了,感觉与相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合作起来更加顺利和愉快。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孙可佳负责文学和艺术板块,阎昱昊负责经史板块,李倚天负责西方哲学与文化板块,史可鉴负责作文板块,而一向擅长诗歌格律创作的曹天江则挑起了诗歌板块的大梁;第二支队伍的五名队员来自不同的专业。队长吴超是水利系二年级本科生,他认为正是不同的专业背景让他们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我最初只是想体验这个过程,没想到能走这么远”。享受参赛的过程,期待收获理想的成绩,是不少参赛队员的共同心愿。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三年级的本科生崔一非和赵亦然,同样属于汉语言文学系的两个女孩带领着自己队伍闯进了北京市初赛。她们感觉此次初赛题很有挑战性,虽然多数题目比较常规,但不乏偏难怪题。其中由于缺乏诗词格律的知识和创作经验,诗歌创作成为让全队最“纠结”的部分,崔一非说:“读诗和写诗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自2009年举行来,始终坚持以文史哲的基础知识、必要的艺术修养、科学史与自然科学常识、北京历史文化常识以及基本文化典籍的文本为主要命题内容,旨在吸引、鼓励广大学生增强学习人文知识、阅读人文经典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大学生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使命意识,为大学生的成才奠定更为宽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