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日,为庆祝老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了为期一天的纪念活动。
上午9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商务印书馆共同举办了“赵元任先生120周年诞辰纪念暨新书发布会”。会议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主持,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出席并致辞。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教授,赵元任先生的外孙、中南大学黄家林教授等专家学者。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新华网、凤凰网等十多家媒体记者现场采访并报道了本次发布会盛况。
会上,陈旭对赵元任先生的生平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其在语言学方面的重要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万俊人说明了赵元任先生这位中西贯通的语言通才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于殿利讲述了《赵元任全集》出版的缘起和新出的两卷本——“第四卷(语言学论文西文卷)”、“第七卷(《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上)”的情况。陈来详细地介绍了作为“四大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在清华国学院时期工作与研究的情况。陆俭明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对赵元任先生所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了深入分析。周欣平
从二十世纪中西学术史中的角度评述了赵元任先生的学术成就。黄家林对赵元任先生现存档案的保存与整理给与会专家做了细致地说明。其他与会专家也分别从汉语语法研究、语言理论、汉语方言等方面展开积极地讨论。
下午2时,“庆祝赵元任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开幕仪式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郑重举行。这次展览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协办。刘东主持开幕仪式。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陈来、黄家林、清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高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展览共展出49件珍贵展品,其中包括赵元任先生的手稿,亲笔书信,笔记本,所获证书、聘书、委任状,初版书籍等,真实地展现了赵元任先生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晚上7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奉上了一台精彩的纪念赵元任先生音乐会。这台名为“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音乐会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先生领衔主唱。范竞马先生和他的演出团队,用古典方式对赵元任先生的十余首歌曲,如《唱唱唱》、《雨》、《卖布谣》、《海韵》、《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进行了迄今为止一次最美的演绎。《教我如何不想他》,由刘半农先生作词,赵元任先生谱曲,这首歌曲传唱了几十年,至今听来,仍然典雅流畅,不失诗歌的抒情意味。此次音乐会以此为主题,更在表达清华大学莘莘学子对赵元任先生深深地怀念之情。

赵元任生于1892年,江苏常州人,是国际著名的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 1910年,赵元任以高居第二的成绩,通过了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考试,当年9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5年,33岁的赵元任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聘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1929年6月底清华国学院停办,他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教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赵元任到美国任教,并在1945年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他在哈佛大学、伯克莱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处,辛勤教书达20余年,并在语言理论、汉语语音、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等领域发表了众多富有创见、影响深远的论述,享誉国际语言学界,从而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赵元任自幼喜爱音乐,部分原因是其母深谙昆曲,而其父又爱好吹笛。在美国求学时,他经常参加音乐活动,一有机会就去聆听音乐会。尤其在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时,他还正式选修过和声学、对位学及作曲课。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其中为音乐界评价最高的,是他在五四时期创作的《新诗歌集》;而他为刘半农诗歌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则是最广为流传的一首。1987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五线谱版的《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由赵元任长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赵如兰编写),其中收有歌曲83首、编配合唱歌曲24首、编配民歌19首、赵元任器乐小品6首,总计132首作品。
作为一位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通才”,赵元任既是筚路蓝缕的语言学家,也是创榛辟莽的音乐家。他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更是后来学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