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教授来外文系作学术报告

2012年11月15日下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陈世丹教授在文南楼116室以“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小说审美特征”为题作学术报告,此次学术活动由外文系和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主持讲座,来自外文系及其他院系的30余名师生听取讲座。

报告中,陈世丹教授首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观念加以明确。作为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后现代主义思潮起于20世纪五十年代、兴于七八十年代,八十年代传入中国并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反对“任何一体化梦想”,抛弃了现代性的各种“权威”、“中心”、“基础”和“本质”,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与批判。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19世纪后的小说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并对其表现原则、叙述模式创作意图加以区别和阐释。接着,陈世丹教授从元小说、反体裁、语言游戏、通俗化趋势、表现手法、小说的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后现代小说审美特征。后现代小说破坏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常规,模糊了各种文学体裁的分野,界定意义仅产生于语言符号的差异,并大大强调了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他认为以消解和颠覆为根本任务的后现代小说打破了现代主义艺术形而上的常规,以其新的、多元化的形式与技巧恢复了“枯竭文学”的活力。演讲结束,陈世丹教授精彩地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