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我校举办“工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高级研讨会”(图)

2012年12月15日~16日,“工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高级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丙所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林萍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驷代表学校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围绕“工程文化素质”的概念,进行理论、实践方面的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有创新性的尝试,工程文化素质在高校有一个逐步被认同、理解和吸收的过程。现在工程学界正逐渐形成新的共识,即工程学科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还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我校目前正在实施并持续推进“优势转化”战略,工程学科是我校的重要优势,要从工程学科中挖掘文化要素,使其转化为推动工程文化素质教育的动力。只有挖掘出工程学科的文化要素,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的文化自觉,才能促进工科师生乐于学习、乐于讲授人文,文科师生乐于感知工程学科,由此进一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整个大学的学科文化品位。袁驷希望此次研讨会能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为进一步共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林萍华作题为“对大学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认识”的主题报告,指出“理性”和“理性的激情”是所有大学的基本精神,是大学“推不倒的围墙”。林萍华以他任职多年的河海大学为例,介绍了河海大学以《一百个水利工程》、《一百个水利灾害》、《一百首水利歌曲》等形式挖掘工程文化的经验。以河海大学为个案,阐述了温总理所倡导的“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和水利文化。林萍华表示,工程技术中饱含了文化要素,我们应当时常把自己所面对的问题自觉地放到“文化”层面进行再认知,不断地实现文化自觉。大学要启发学生的这种自觉,体现出对文化建设使命的担当。

在“专题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峰杉作题为“工程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思考”专题报告,阐释了工程作为文化素质教育元素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可能性与可行性。大连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杨连生、中国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助理杨凡、合肥工业大学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朱华炳、清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武汉理工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朱梅梵、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马吉明等分别作题为“关于‘工程文化’内涵与功能的初步思考”、“中国科大钱学森‘理工文结合’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工程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工程认知博物馆建设”、“工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初探”、“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等报告。

在“学术讨论”环节,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校的代表就如何认识并推进工程文化素质教育展开了热烈讨论。

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研讨会由我校素质教育基地、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和教务处联合主办。素质教育基地顾问李树勤教授,教务处处长段远源、副处长张文雪,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工程训练中心卢达溶教授,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我院党委副书记蔡文鹏等以及师生代表30余人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