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下午,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做客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三)“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第四讲,在大礼堂为到场的近500名师生带来题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精彩演讲。我校外文系教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曹莉主持讲座并作点评。

贾峰首先从公众关注的PM2.5谈起,指出中国正面临资源环境的重大挑战。近2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环境生态问题必须提上改革和发展的议事日程。贾峰回顾了先师哲人们对文明进程中环境问题的反思。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中国要从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吸取教训,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优先”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环境后果更是中国的前车之鉴。他指出生态学的时代已经到来。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污染转嫁的危险:资源短缺、环境容量过载,科学认知与环境意识淡薄、环境政策法规与监督执法等工作亟待加强。在全球的环境保护意识愈来愈强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环境问题。我国人均生态足迹是人均生物承载力(0.87公顷)的2.5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远超环境承载容量。中国正面临着“资源支撑举步维艰、能源安全难以保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境况。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接着,贾峰讲解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当今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谈到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时, 贾峰指出,中国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和条件,启东事件、宁波镇海PX事件等都令人深思。需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不能竭泽而渔也不能缘木求鱼。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此方面,清华学子凭借学科专业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