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我校举办首届“读在清华”文化周系列活动(图)

为喜迎清华大学102周年校庆、“世界读书日”及庆祝人文社科图书馆开馆2周年,2013年4月23日,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清华大学教务处、清华大学学生部和清华大学团委联合主办的首届“读在清华”文化周系列活动在美丽的清华园拉开帷幕,该活动的主题为“经典的力量”。

4月23日下午,在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了“读在清华”文化周开幕式,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峰杉主持了现场活动。校友总会副会长白永毅教授在讲话中,以杨绛先生对于读书以及好读书奖学金的设立为例,鼓励清华学子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人文社科图书馆赵熊馆长在讲话中,从世界读书日的由来说起谈到清华大学图书馆,鼓励清华学子充分利用图书馆这座知识的殿堂,构建好“阅读人生”。

随后,我校历史系张国刚教授为师生们作了题为“《资治通鉴》中的人生智慧”的演讲,这是“读在清华”文化周的首场特邀讲座。张国刚简要介绍了《资治通鉴》的编撰缘由,讲解了《资治通鉴》对于当代的启示,分析了刘邦、唐太宗的为君之道与用人策略。张国刚提出,读《资治通鉴》要选择好的版本并配合“正史”阅读,同时应该摆正心态,既读“有用之书”(术),也要读“无用之书”(道),这样才能逐渐到达王夫之所说的“自淑、诲人、知道而乐”的读史三境界。讲座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刚主持。

25日下午,“读在清华”文化周特邀讲座在人文社科图书馆举行,我校哲学系教授王晓朝作了题为《经典的力量》的讲座。王晓朝认为,有传统的、权威性的读物,才是经典的。当经典为大众所接受的时候,它的文化影响力就无比巨大。他还全面阐述了经典的形成和传承。最后,王晓朝推荐了一些经典的书目,并与现场师生共同探讨了经典阅读的一些问题。讲座由白峰杉主持。

“读在清华”文化周特邀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关注和欢迎,同学们和老师们进行了互动,就为人、读书、治学的问题和老师进行了现场交流。

25日晚上,“读在清华”文化周之“学生会讲”活动在人文社科图书馆举办。程钢参加并作点评。会讲学生由两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的同学组成,一门是“西方哲学探源”,另一门是“老子与论语”。“学生会讲”的目的是希望参与同学秉承“和而不同,相互会通”的探讨精神,实现中西经典的对话。多位发言同学精心准备了多媒体展示材料和每人8分钟的限时演讲,利用简明扼要的表达,与现场听众分享自己熟读精思之后的心得体会。发言分上下半场,在上半场结束后,参会同学纷纷就发言者的内容展开提问,在会讲中相互质难,共析疑义。

除了精彩的特邀讲座和气氛热烈活跃的学生会讲,“读在清华”文化周还通过主题展览,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主题展览包括两部分,一是“经典书目推荐”,开列了张岂之先生和徐葆耕先生的推荐书单,供同学们课后阅读,以期提升人文视野,加强人文修养。另一项是“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展”。笔记是钱锺书多年来在书页笔纸间留下的治学轨迹,能够让同学们直观感受钱锺书的读书生活,习得潜心做学问的方法和精神。

随着“读在清华”文化周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精心准备的读书活动为春日校园增添了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也为书香清华增添更加浓郁的阅读氛围,这将在同学们学习生活之中,播下读书的种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