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4日下午在大礼堂,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上海昆剧团一级演员岳美缇先生做客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专场,为400余名清华师生带来了题为《昆曲巾生的表演艺术》的精彩报告,展示了自己对昆曲理论及实践的独到见解。清华大学历史系陈为蓬副教授主持讲座并点评。
讲座中,岳美缇首先回顾了自己的从艺经历。岳先生1954年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演员班,起初学习旦角,后来由于机缘巧合反串《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获得了俞振飞、沈传芷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一致赞赏,从此走上了巾生的表演道路。
接下来,岳美缇简要介绍了昆曲中的巾生。昆曲小生是昆曲中主要的行当,分为官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家门。其中,巾生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行当,演的大多是年方弱冠,尚无功名婚姻的才子书生。代表人物有《牡丹亭》中的柳梦梅、《玉簪记》中的潘必正、《占花魁》中的秦钟、《狮吼记》中的陈季常以及《西楼记》中的于叔夜等。
其后,岳美缇结合讲座主题,现场演绎了巾生这一行当的声音、气质与脚步等特点。岳先生先演唱了一段《牡丹亭》中的《惊梦》,表现了巾生唱腔清刚、婉转、轻灵、柔和以及真假声混合的声音特色。她又以《玉簪记》中的《偷诗》为例,运用腾步,挪步,搓步,小串步等等,充分展示了巾生轻盈、飘逸的脚步特点。岳美缇还表演了《玉簪记》中的《琴桃》、《牡丹亭》中的《拾画》、《占花魁》中的《受吐》与《湖楼》等昆曲中的经典桥段来表现巾生年轻、儒雅、书卷气的气质以及这一行当所突出表现的抒情、清新、浪漫的戏曲情怀。七十二岁的岳美缇先生疾步行腔,一展“昆曲第一女小生”的风采,体现了对昆曲艺术的由衷热爱以及敬业奉献的高尚品质,博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讲座最后,岳美缇回答了“书画等爱好对昆曲表演的帮助”以及“昆曲方音是否需要改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