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下午,日本著名记者、作家松尾文夫先生到访中文系,在新斋304室,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就中美关系的历史与未来走向作了一场讲演。中文系王中忱教授主持讲座。
演讲中,松尾文夫主要介绍了写作中的美中关系一书的框架和概要,其中特别提到1967年驻华盛顿时的一段经历,其时中美还没有建交,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美日之间也在为冲绳问题进行秘密交涉,美国总统访问日本,松尾文夫对此作了追踪报道,并了解到美国国务院对亚事务部门中中国部要比日本部大许多,工作人员的素质也相对高很多。松尾文夫由此引发了对美中关系的研究兴趣。在采访中认识了美国国务院对华事务官员唐纳德。唐纳德建议松尾文夫阅读《对华关系白皮书》,即《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特别着重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阶段》(1949年8月5日),认为是理解美中关系的重要资料。松尾文夫阅读后感受到在那个阶段,中美关系存在着随时可以恢复到此前状况。美国这一现实主义的外交路线,特别是所谓艾奇逊防线并没有包含台湾、朝鲜、冲绳等地区。从一个日本记者的立场出发,松尾文夫追问如果那个阶段美国并没有把中国设定为战略假想敌的话,如果没有爆发朝鲜战争,美中关系会走向何方呢?美中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个更深远的共识基础?这成为他理解中美关系的基础,也对此后的职业发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他不断追踪这一课题,并在1971年发表《尼克松的美国与中国——他们巧妙而急剧的接近》(《中央公论》1971年5月号)一文,以对中美关系变化的预测,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已经80高龄的松尾文夫先生还在这条路上驰骋,这一行动本身也激励了与会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