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下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毕比教授(Thomas O. Beebee)到外文系作“读者反应理论:这次是认真的吗?”主题报告。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主持会议,来自外文系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附近院校的2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毕比教授首先回顾了读者反应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和要点,在概述其发展历史的同时总结了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对于不同群体数量的读者反映进行了分类和分析研究。他还特别指出,很多当时被认为是俗文学甚至是所谓“坏文学”(bad literature)的浪漫小说其实却能在普通百姓中产生广泛而且持久的影响力,如美国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1936)以及俄裔美国作家安•兰德(Ayn Rand,1905—1982)的《耸肩的阿特拉斯》(Atlas Shrugged,1957)等,都能触及到人们的灵魂深处,影响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抱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讲座中,毕比教授也谈到不同社会中不同时期读者口味的变化,相对于社会风貌小说、历史类小说,人们现在更加倾向于前卫小说。同一作者作品的受众率在不同时期也有相应的变化。
演讲结束,参会的师生围绕相关问题与毕比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