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6日下午,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陈来受厦门大学邀请做客“南强讲座”,作题为“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演讲。
讲座中,陈来教授以对中华文明特征的分析开始,指出中华文明地域辽阔、民族文化融合广泛而深刻,是多远一体而又有机联系的世界文明形态。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因为在时代变迁中始终葆守着其哲学基础,才得以没有像其他文明形态一样从世界上消散。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从更广的视域看,表征为在新时期能够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替代性贡献,而这个哲学基础总的来讲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的宇宙观,二是中国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两点哲学基础无论就其表现方式还是作用方式都是相互渗透的。具体来讲,结合中华文明在早期和成熟期的文化品质,陈来教授将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关联宇宙。关联宇宙主要指谓关联思维。陈来教授在讲座中分析了欧洲和英美汉学家李约瑟、史华兹等对于中华文明哲学基础的研究成果及其得失,指出李约瑟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出战国及汉代中华文明的关联思维,之后的中华文明关联思维论明朗了李约瑟的观念。陈来教授指出,这种认为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主要表现为有机整体、生生和谐的关联思维论实质上并非适用于战国之前的、即阴阳合气观念出现前更早时期的文明分析,对成熟期中华文明哲学基础的论述也可重新定义和表述。二是一气充塞,也可谓一气流行。三是阴阳互补。四是变化生生。五是自然天理。六是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