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下午,国际著名语用学家,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语言学教授黄衍应邀做客清华大学外文系发表题为“新格莱斯语用学理论与词汇研究”(Neo-Gricean Pragmatic Theory and the Lexicon)的演讲。演讲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外文系系主任刘世生教授和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共同主持,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亲临现场,与来自我校、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近30多名教师和博士生一同参加了讲座。
演讲中,黄衍教授主要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称之为“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黄衍教授的词汇语用学研究由一系列问题引发,思考传统词汇语义学所不能完全解释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词汇研究中的三种具体现象--词汇缩小(lexical narrowing)、词汇复制(lexical cloning)和词汇阻遏(lexical blocking),黄衍教授采用新格莱斯理论中的三原则方案,包括数量原则(Q-principle)、信息量原则(I-principle)和方式原则(M-principle)来对这些有趣的语言现象提供系统的阐释。黄衍教授旁征博引,幽默睿智,结合大量中文与英文的实际语料,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的语用分析,在阐释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启发在座的年轻学子如何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
黄衍教授热情地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更是以自己的学术经历鼓励年轻学者努力上进,推动国内的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
黄衍教授,先后获得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雷丁大学讲授语言学。曾任英国雷丁大学语言学系主任。黄衍教授是对当今语用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人语言学家。他提出并系统发展了包括指代研究的新格莱斯语用学理论,又被称为“黄衍理论”,被广泛应用到诸多语言研究中。1987年12月,当选剑桥大学邱吉尔学院院士。1990年当选为“语言与语用学”国际会议主席。1995年获英国学术院学术奖。2003年获英国艺术和人文研究委员会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