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解读女性对剑桥大学的影响

2013年9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剑桥大学系列专场第二场在旧经管报告厅举行。剑桥大学Fitzwilliam(菲茨威廉)博物馆讲解团主席Nicholas Chrimes(柯瑞思)先生为到场的400多名同学做了“女性对剑桥大学的影响”("Cambridge University: the Imprint of its Exceptional Women" )的精彩讲演。

柯瑞思用通俗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女性在剑桥大学历史上的印记,并与中国古代女性的处境进行了对比。他从基督教传统中的性别角色讲起、揭示女性女性为争取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所作的抗争和欧洲经典艺术作品中对女性带有成见的描绘。基督教信条的核心与女性息息相关,即以圣母玛利亚为代表的圣女形象,也有罗马天主教神学对女性的妖魔化,认为女性是原罪的源泉,如米开朗基罗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巨型壁画。

《原罪和逐出伊甸园》对夏娃和撒旦的再现。这种观念也同样影响着中世纪的剑桥大学。当时,剑桥大学只招收男学生,教师都是牧师,他们培养的学生也成为了牧师。女性被大学和教堂拒之门外。柯瑞思先生还把中世纪欧洲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状况与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进行了对比。

尽管女性在中世纪的剑桥大学地位低下,但剑桥大学的一些学院却是由女性创立的,比如Clare(卡莱尔)学院、Queens’ (王后)学院、Newnham(纽纳姆)学院等等。创立这些学院的女性同时也参与了学院的管理,成为女性知识分子的佼佼者。这些女性是当时社会的例外,如中国东汉时期的班昭。剑桥大学拥有最为保守的文化传统。早期的剑桥大学不接纳女性,甚至指责女性使年轻的男性学者误入歧途。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逐渐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需要和男性分开进行。1870年,Newnham 学院最早招收了5位女性。此后,虽然女学生的人数有所上升,但总体数目仍然非常小,而且对女学生有着种种行为上的限制。从总体来讲,剑桥是一个“男性”大学,1974年女性教授只占其教授总数的3%,所占教职和领导岗位也远远低于男性。目前女教授的比例是25%,讲座教授90%为男性。但是剑桥拥有不少杰出的女性,如前校长Alison Richard(阿里森·理查德),诺贝尔奖获得者Dorothy Hodgkin(多罗西·霍奇金), Elizabeth Blackburn(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参与发现和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Rosalind Franklin(罗莎林德·弗兰克林)、著名作家姐妹A. S. Byatt(A.S.拜厄特)、Margaret Drabble(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等。

演讲结束后,柯瑞思认真解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我校剑桥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外国语言文学系曹莉教授主持讲座并进行了点评。

据悉,本次剑桥大学系列专场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自2005年创办以来,第二次用英文举办讲座,今后英文讲座的比例将会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