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讲述生态文明之践行

2013年11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十三)《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之第十四讲大礼堂举办,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区副首席代表李琳女士作了题为《践行生态文明》的讲座。我校400余名同学听取讲座。清华大学梁立军副研究员主持讲座。

李琳首先以《如果将地球45亿年历史浓缩为24小时》的视频内容为引子开始了演讲,她提到在浓缩为24小时的地球历史中,人类出现在23点59分。李琳说,虽然人类出现极晚,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却极大。

随后李琳通过大量图表、数据与视频介绍了地球环境的现状,其中地球已经在气候变化、氮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三个指标上超出了地球的限度,同时还介绍了WWF撰写的《地球生命力报告》(Living Planet Report)。她进一步提到,在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人类不能一如往常,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李琳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由旧思维产生的问题,要由新思维来解决”,介绍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全球范围的根本性转变,从目前不考虑环境外部性的、榨取性的(extractive)工业文明转变成考虑环境外部性的、包容性的(inclusive)生态文明。李琳通过中国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的英文翻译的变化,分析了中国在生态文明问题上与世界沟通的态度变化。

李琳以足球比赛的防守与进攻为例,通俗地讲解了逐步完成这一转变的双重战略,首先在现有规则下寻求解决之道,即为“防守”,然后就是改变现有的规则,即为“进攻”。然后,李琳讲到了中国的现状。中国目前的生态足迹总量全球最大,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增加,其中中国54%的生态足迹来自于碳足迹。同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还是多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消费国。

最后,李琳详细介绍了WWF的历史,重点介绍了WWF在中国的运营状况,以及WWF令人印象深刻的大熊猫标志50年来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