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文系“青年人文讲座”论“中国现代诗学中的‘肌理’论说与诗歌细读”

2013年12月6日下午,中文系在新斋304会议室举办“青年人文讲座系列”,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越作题为“中国现代诗学中的‘肌理’论说与诗歌细读”的讲座,中文系博士后姜文涛主持讲座,中文系博士生和博士后参加此次活动。

陈越从清代学者翁方纲谈起,提到翁方纲为救正“神韵”“格调”等诸说的弊端,从杜甫《丽人行》中“肌理细腻骨肉匀”一句中借用“肌理”一词,从诗学角度提出了重要的“肌理”说。陈越老师同时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回顾,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发展的过程中,“肌理”这一诗学概念经与来自西方诗学的texture概念相互对照,被赋予了新的诗学意义,而引发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和探讨。他的演讲基于中国现代诗学的理论视域,在简要介绍有关texture的定义、特别是罗伯特•格雷夫斯有关texture的论述,以及梳理和分析翁方纲“肌理”说的生成原因、基本内涵以及影响所及而产生的流弊的基础上,对以钱钟书、邢光祖、邵洵美为代表的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有关“肌理”的论说以及由此所进行的诗歌细读的特点及意义加以阐述。从这里出发,陈越老师认为我们也许可以经由比较的视野和历史的回顾,能够为当代诗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陈越的演讲严谨、彻底,在做历史性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又具备很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当代意义,大家受益匪浅。

讲演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同时对如何把中文系“青年人文讲座系列”这项新的学术活动传统进行好给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清华大学中文系“青年人文讲座系列”是中文系最近开始启动的一项学术活动,计划使之成为继中文系“博士论坛”和中文系下属“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跨语际文化研究中心”的“世界人文讲演系列”之外的另一项学术活动传统。这个演讲系列主要是由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学三个学科点支持,计划每年举办3至4次,主要邀请人文学科领域年轻的、最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以及在所从事的学术工作中具备一定创见和做出一定贡献的学者,并同时兼顾跨文化、跨学科之间的交流,也会邀请在其他领域内(比如语言学、古代文学、社会科学,甚至是科学领域内)的青年学者,以展示人文学科领域内最新最近所发生的变化。目的是鼓励青年学者展示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体会,促进他们与在校博士生之间的交流,共同探索人文学科学术生产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