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阐释中华文化与精神追求

2014年3月13日下午,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西北大学原校长张岂之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四)第三讲,在大礼堂为近600多名清华学子带来题为“中华文化与精神追求”的精彩讲座。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程钢主持并作点评。

首先,张岂之阐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源问题。他认为根据《史记》的记载和考古学家的发现,中华文化以黄帝时期作为起源是有道理的。他指出中华文化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仍然保留了黄帝时期的氏族血缘关系,这与西方古希腊文明是截然不同的。

接着,张岂之具体阐释了中华原创性文化。他认为,中华文化虽然起源于黄帝时期,但中华原创性文化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夏、商、周,特别是西周礼乐文化的延续和提升。他指出,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中华原创性文化的特征有两点,一是产生了思想上的学派(诸子百家)。二是不同思想学派的相互交融。张岂之以老子《道德经》为例,对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做了深入的分析说明。

随后,张岂之说明了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为祖国疆土的开发建设,为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了贡献。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整体,这个家园可称之为“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

讲座最后,张岂之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升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会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教授呼吁清华同学们关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