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讲授软实力与强国梦" style="color:#333333;">“新人文讲座”讲授软实力与强国梦2014-03-24 “学术之道”阐释学习知识与创造知识2014-03-24

2014年3月20日下午,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四)第四讲,在大礼堂为400多清华名师生作题为《软实力与强国梦》的讲座。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白峰杉教授主持讲座并作点评。

首先,张国祚指出“软实力”是概念最早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约瑟夫•奈针对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提出,但没有给出清晰、明确的定义。张国祚认为,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包括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动员力等一切无形的、不可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可以称为软实力。虽然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但是软实力并不具有“美国特色”,实际上中国古人对软实力有很多很深刻的理解和很好的运用而具有“中国特色”。

为什么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做强软实力?张国祚指出,我们中国所谈的软实力侧重于文化。没有文化高度的软实力,是短视的;没有文化深度的软实力,是肤浅的;没有文化广度的软实力,是狭隘的;没有文化开放的软实力,则是封闭、僵化、教条的。任何国家都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硬实力,一条腿是文化软实力。物质硬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一打就垮;而文化软实力不行,这个国家可能不打自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等,这些政权的垮台,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从根本上看,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软实力大厦坍塌了,失去了人心,失去了舆论的支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汲取的深刻教训。大国可以通过行使经济权利、军事权利和文化权利维护国家利益,而软实力体现在制度的吸引、文化的吸引和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与思想道德建设等存在很多交集。

张国祚认为,13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但19世纪之后却远远落后,魏源的《海国图志》在国内未受到重视,却被日本人趋之若鹜,受此启发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成为强国。20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濒临亡国的边缘到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因其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处于核心地位、指导地位的文化,这就是软实力。

最后,张国祚指出,只有筑牢核心价值观基石,才能做大做强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不易懂、不易记、不易传,但它的四层含义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缺一不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作为普通公民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他强调,十九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享受如此高程度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中国亦从没有如此高的国际地位,而实现这些的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强国梦必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