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至6月8日,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米•列•季塔连科院士,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亚非学院院长伊•伊•阿贝尔加吉耶夫教授,国立莫斯科交通大学国际合作项目副校长伊•弗•卡拉别江茨教授,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斯•鲍•乌里扬诺娃教授等四所俄罗斯著名科研院校的知名学者对清华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就“中俄战略伙伴对话”科研项目的进一步合作研究、中俄传统文化交流项目的具体落实、与清华大学学报的合作出版、共同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配合“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组织两国青年学者对话活动等项目进行了研讨和工作细节沟通。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会见了俄罗斯学者。

其间,俄罗斯学者出席了6月3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主办、由中俄双方相关领域优秀学者共同撰写的50余万字的学术著作《中俄战略伙伴对话:现状、问题、建议》(中、俄文版)首发式暨“中俄战略伙伴对话”学术研讨会。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胡显章主持大会。该学术著作的中文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出版发行,收录学者论文46篇,包括中方作者论文32篇,俄方作者论文14篇;清华大学中俄战略合作研究所执行所长王奇担任主编;俄文版由论坛出版社(莫斯科)出版发行,收录学者论文45篇,包括俄方作者论文29篇,中方作者论文16篇,主编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中友协主席米•列•季塔连科院士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远东问题》杂志主编弗•雅•波尔加科夫。著作中的内容涵盖新时期中俄关系的总体发展战略,力求对中俄战略合作的国际环境、历史经验以及中俄在政治、外交、经贸、科技、军事、安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战略合作给予客观阐释,并对未来两国间相互合作之发展战略提出科学建议。中俄学者通过战略对话、合作并同时在北京、莫斯科出版中俄文版的学术著作,这在两国学界尚属首次,是两国学界的盛事。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俄联邦副外长伊•弗•莫尔古洛夫分别为本学术著作做序。

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俄联邦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陶米恒分别为本学术著作的出版致贺辞。
中央编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总编刘明清和王奇对该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进行了介绍,指出:本学术著作的出版得益于中俄学界权威学者的悉心指导,得益于中俄双方相关领域学者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得益于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俄联邦驻华使馆的鼎力支持;得益于中央编译出版社、论坛出版社的倾力相助,加之中俄双方项目执行团队的艰辛付出,方能将这部汇聚集体智慧和心血的学术著作推向社会。
倪维斗、米•列•季塔连科、李永全、伊•伊•阿贝尔加吉耶夫、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伊•弗•卡拉别江茨、王海运、斯•鲍•乌里扬诺娃、薛衔天分别代表中俄学者做主题演讲。胡鞍钢教授在做主题演讲时强调指出:“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为翔实、最有权威的一部关于中国与俄罗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论著。该书总体设计、谋篇布局独到,始终围绕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重大命题,分为综论和五大篇专题论述;该书是两国优秀专家、思想者的面对面对话与交流,堪称为中俄学者、专家、智库的研究成果、战略思维、政策建议的集大成”。学者们达成重要共识:中俄在战略上有很多共同点,充实和提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大势所趋;中俄有相似的战略环境,都需要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维持周边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地区安全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也符合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中俄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期,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强,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大有可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启示:只有相互信任、坦诚相待,才能不断深化两国政治关系;只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在合作中获得最大收益,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互为支撑,才能有效维护各自根本利益;只有求同存异、友好协商,才能保证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本学术著作的问世恰逢“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青年承载着中俄友好关系的未来,首发式上,经由出席者共同倡议,谨以本学术著作献给“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衷心希望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理念代代相传。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出版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首发式进行了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