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哲学系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酒泉分院协办、酒泉金锁阳沙漠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全国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在酒泉市召开。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风发起这次会议。
会上,来自全国的近20名专家学者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科技”、“现代性”、“自然”以及“生态智慧”等概念做了各种解读和诠释,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探讨了生态智慧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卢风教授区分了技艺、知识与智慧,并指出,现代人智慧匮乏,只盲目推崇技术的进步与知识的积累,这与人们信奉独断理性主义有关。而独断理性主义会把人类文明引向深重危机。张正春先生阐述了易学、儒家、道家和佛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常存库教授从中医学的角度提出,有别于现代饮食的中国传统生态饮食更顺应天道和自然,从而更有利于健康长寿。叶平教授介绍了沙漠生态学,提出了人文沙漠生态学的构想。参加此次会议的唯一位从事工程研究的常向阳教授强调了环境科学以及环境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朱松美教授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道家辩证的“天人关系”下考察,认为“人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只能被限定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吴先伍教授比较了“自我学”视野中的自然和他者伦理视野中的自然,指出了自然彻底的神秘性。来自内蒙古的包庆德教授分析了游牧文化中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机整体性与厚重的生态文明意蕴。李世雁教授试图把生态哲学界定为21世纪的新哲学,认为古代西方哲学片面强调存在,现代西方哲学片面强调思维,而生态哲学则力图把存在与思维统一起来,也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曹孟勤教授则发掘出了黑格尔自然哲学中蕴含的生态智慧。
研讨会后,与会学者们一起在沙漠中以每个人的名义栽下了近20颗友谊之树(樟子松)。学者们还考察了金锁阳公司的经营状况,对该公司以顺应自然的方式在沙漠开发保健品的生态经营理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该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了各种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