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代表团访问人文学院(图)

2014年10月22-24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代表团一行六人访问我校人文学院,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双方在学术交流、教授互访、学生交换等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

22日学术交流座谈会在丙所会议室举行。开幕式由我校人文学院副院长颜海平主持,院长万俊人、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范弗瑞(F. van Vree)分别致辞,介绍各自院系的历史沿革、学科结构、招生状况及未来发展和合作前景。开幕式后,举办了“全球化研究”“欧洲史及文化遗产保护”“比较语言学”三个主题座谈会。

“全球化研究”座谈会上,我校中文系汪晖教授以《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分离》(The Disjuncture Between Political System and Social Form)为题分析了冷战结束后各国发生的社会形态变化引起的平等主义民主的危机,并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提出了克服危机的中国思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 德克鲁特(J. de Kloet)教授的演讲,将全球化研究定位于中国,以在大陆和香港的音乐创作活动为主题,提出了关于模仿、山寨等中国式创作如何走出困境的富有创意的识见。

“欧洲史及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上,阿姆斯特丹大学欧洲研究及历史专业领域的 温特教授(M.Wintle)详细介绍了阿姆斯特丹大学欧洲研究及历史专业团队的概况及特色研究项目。我校历史系张绪山教授、梅雪芹教授、张弢博士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领域及主要的学术兴趣,与来宾进行了信息沟通与交流。

“比较语言学”座谈会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布斯马教授(P. Boersma)介绍了他的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特别是语音学研究成果。我校外文系余石屹教授介绍了自己关于中国古代老子思想如何走向神秘化的过程及老子《道德经》西译的过程的研究。外文系董洁副教授介绍了自己关于身份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特别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的身份问题、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思考。

最后,范本特姆(J. van Benthem)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主要学术工作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分享了两校以往合作的一些经验。

通过座谈交流,双方对各自在人文学研究领域所作的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基础。与会双方学者都积极寻找共同的学术兴趣,对开展更为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寄予期待。

23日上午,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代表团参观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

23日下午,我校人文学院与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的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甲所会议室举行。我校国际处李宇红副处长出席签字仪式并代表学校国际处表示积极支持双方的合作。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和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范弗瑞教授分别讲话,双方表达了将在学术交流、教授互访、学生交换等领域展开合作,并在合作协议上签字。会上,双方还就具体的合作方式进行了讨论。出席仪式有人文学院副院长彭刚教授、院党委副书记孙明君教授、哲学系刘奋荣教授、历史系副主任方诚峰副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人文学院科研主管何锐腾(E.Gerritsen)女士。仪式由彭刚教授主持。

24日上午,我校副校长谢维和在工字厅亲切接见了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代表团,谢维和代表学校表达了对两校人文合作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