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漫谈中国现代化之启动与挫折(图)

2014年11月28日下午在三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左玉河做客“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四)“文明与价值”第二十二讲,为近300名清华师生带来了题为《洋务、维新与革命: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与挫折》的演讲。历史系戚学民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中,左玉河首先强调了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他认为,中国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向中国提出来的,而不是中国社会自身产生的。西方的冲击使整个中国社会的运行轨道发生错位,中国在非常不利的国际环境下被迫转轨。这种“防御型”的现代化模式,决定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曲折和复杂。

左玉河将中国现代化历程归纳为“九死一生”。“九死”即我们曾经错过九次现代化的历史机遇: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皇朝新政、辛亥革命、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全面内战爆发、“大跃进”失误以及“文革”的全面内乱。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以失败告终,或粗暴打断了现代化进程,都对中国的现代化产生阻碍。而“一生”即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其一,谈到马嘎尔尼使团遇冷离华,左玉河提出中国才是这场东西方对话的可怜的失败者,“乾隆盛世”没有抓住社会转型的机会,致使后来当大清皇朝衰落时,其社会转型就显得更加困难;其二,左玉河老师提出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是在类似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废除封建制度时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现代化潮流,但中国的洋务运动并没有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由此中国现代化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薄弱;其三,谈到维新变法时,左玉河用大量史实说明其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变法缺乏有力的主持者、顽固势力大权在握、改革法令无法推行到地方、改革派急于求成。其四,关于清末新政,左玉河认为如果把新政提前四十年,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可能就不会这样曲折,发生中国式的明治维新并非绝不可能。

左玉河总结道,从上述事件的教训中看出“时势”不可逆转。晚清数十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时代已前进到中国非变不可的时候了。我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时势”,错过历史机遇的代价十分沉重。

人物链接:左玉河,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兼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河南大学黄河学者,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出版有《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中国近代文明通论》、《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张东荪传》、《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失去的机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再认识》《近代中国婚丧嫁娶》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