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分享教育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015年3月19日下午,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刘尚俭首席荣誉商学教授连大祥做客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专场,担任“跨学科视角的教育研究”系列讲座的首场主讲,题目是“教育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以孔子学院与慕课MOOC为例”。

连大祥围绕教育问题,首先重点阐述了怎样对教育问题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他所提及的方法中,他把教育当成一个生产过程,并且以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和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为例,带着同学们很清晰自然地推出了“越聪明的人会选越好的学校”等一些大家认可的正确结论,向大家生动地展示出了通过经济学模型研究教育问题的巨大优势。随后他将慕课加入到所建立的简单模型中,增添了一些很理性的假设和机会成本,带领着大家以此进一步分析出了“名校不会受慕课影响”、“其他学校可能受慕课影响”等推断。为了让大家理解这种通过经济学模型分析教育问题的方法,他又用一些典型的教育问题的例子讲解了加入成本效益构建出生产函数以后,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随后,连大祥又以模型假设的正确率的问题,对比了数据分析与模型分析的优劣点。他指出,在建立模型时,一定要将不确定性因素和自己的判断都加入进去,并深入探讨了建设多维模型的意义。针对慕课的分析模型,他指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所有的学校、媒体都没有去披露慕课有没有修完的问题。同时他也指出了中国的慕课与美国的慕课存在的差别,他认为在中国做慕课和美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中国做慕课的想法的出发点是怎么样还保留原先的教育模式,而美国的出发点是让更多的人去上大学。通过中美两国慕课的对比,连大祥给出的结论是,并不是更多人的去学习慕课就一定就是最好,念的人多毕业的人少也不行,最主要的是看教育模式的生产率。

连大祥还讲到了孔子学院开办的课程情况,引导大家思考孔子学院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功能意义所在,也指出了很多国外和国内对孔子学院认识的误区。他还以自己担任孔子学院5年院长的经历,分享了孔子学院目前的一些好的做法。

最后,连大祥鼓励同学们不要迷信教育和知识的权威,要怀着一股敢否定敢较真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研究。

本场讲座由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主持并点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教育研究院的部分研究人员以及100多名师生听取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