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人文讲座”世界文学与文化专场演绎“诗歌与心智”

2015年4月9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外文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举办的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世界文学与文化专场系列”第三场在旧经管报告厅举行。美国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教授、Diacritics 期刊主编劳伦•迪布勒伊(Laurent Dubreuil)作了题为“诗歌与心智”(Poetry and Mind)的演讲。讲座由外文系颜海平教授主持、陈永国教授点评。

演讲融合贯通科学与人文的思维逻辑,以揭示诗歌作为人之智性最高呈现的创造性;一方面通过认知科学的方法原理,深入把握诗歌阅读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通过诗歌体验进入认知科学的实验原理终至揭示其局限极限,以接近甚至获得创造本身。内容涉及人类认知机制的理论构架、诗歌的基本特点、各类律诗的基本特征、和人之诗的根本属性。

迪布勒伊教授引入了“智力空间”(intellective space)的概念,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认知科学、形式化(formalization)与诗歌三者之间复杂但紧密的联系,并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讲到二十世纪中期的认知革命,再到认知心理学领域最新的“延伸心智”假设(the extended mind hypothesis)及其发展。

迪布勒伊教授结合哲学、心理学、文学、计算机科学、逻辑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介绍了他的研究课题总结出的诗歌的15个基本特点,涵盖了心理、话语、语义、意象等多个层面。他指出,律诗的法理学特征是由韵律(meter)、复诵(iteration)、高像性(high iconicity)、高语言(elevated language)这四个基本方面组成的。

来自心理、物理、外文、人文等院系的同学和老师听取了演讲。现场坐不下的清华师生另开场地通过视频参与。大家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提出新颖而明锐的问题,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迪布勒伊教授感动于清华人文学者对于科学的兴趣,称这在他所熟悉的欧美学术界不多见。

据悉,“新人文讲座:世界文学与文化专场系列”从2014年11月开始举办,是清华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和外文系联合举办的“世界人文研讨课”(Seminars in Global Humanities)的延伸与扩展,旨在提升清华大学人文类讲座的国际水平,扩大国际参与,提高国际影响,长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