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清华大学应用伦理学讲座第6期举行

2015年5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应用伦理学讲座第6期在新斋324教室举行,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和法学院研究员多米尼克•罗瑟(Dominic Roser)博士作了题为《环境政策中的风险伦理学》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哲学系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卢风教授主持。

环境政策(Environmental Policy)总是面对着不确定性,有些行为(比如过多排放温室气体)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但这些行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破坏了环境则是不确定的。罗瑟指出,当面对不确定性时,人们一般而言往往会选择谨慎(cautiously)行事并且避免眼前的风险,这样做既显得正确又符合理性。罗瑟强调,谨慎(cautiousness)不仅对于小范围的决策而言是正确的,它同样适用于更大范围的环境政策。

罗瑟以举例论证的方式试图为“谨慎”做出有力的辩护。虚构政策A和政策B,政策A的效果是确定的,我们确定在2100年时地球的气温会升高3度;政策B的效果是不确定的,我们知道未来地球的气温会在2100年升高1到5度,但不知道具体是几度。罗瑟认为政策A要好于政策B,因为政策B包含了诸多的不确定性,气温升高虽然是以线性的形式增长,但人类福利的削减就没有相应地呈现出线性的结构,它是非线性的增长。温度升高和福利削减也随即呈现出不匹配的态势,这和政策A比较起来显得毫无优势。

罗瑟为谨慎做出的第二条辩护是基于权利的考量。在当前环境政策的制定中,人们往往倾向转嫁风险,把不确定性独断地施加给下一代。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你借给我40美元,我对你就负有了还钱的义务,也即是你有权利向我索取40美元的欠款。假如我得到了一张彩票,这张彩票的面额是80美元,但只有50%的概率会中奖。如果现在我把彩票给你,这是否意味着我实现了你的权利?罗瑟认为我的做法当然没有满足我所亏欠你的东西,因为50%的概率意味着你有可能一分钱也得不到。罗瑟把这个例子应用到环境政策的制定中。假如人类后代有权利使温度增长不超过3度,那么政策B就强制地剥夺了他们的权利。与此不同,政策A有着更为确定的前景,后代人的诉求相应地会更容易实现。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同罗瑟就报告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多米尼克•罗瑟(Dominic Roser)博士是牛津大学马丁学院和法学院的研究员,在哲学和经济学领域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当前主要研究气候伦理学。他在代际正义、全球正义、风险伦理学、经济学的规范性基础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