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9日,人文学院迎来了116名2015级本科新生。清晨,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或在家长的陪伴下,或独自拖着行李,在绵绵细雨中来到我院位于网球场和C楼前的报到点报到。本届我院本科新生共116人,来自25个省份,其中男生32人,女生84人,少数民族新生12人。我院本届新生共设置了6个专业(方向),除原有的人文科学实验班、英语、日语专业外,新设和增设了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出土文献)、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3个专业(方向)。

上午,校长邱勇来到我院位于网球场的迎新点看望我院新生。在迎新点邱勇遇到了前来报到的我院吉林籍新生沈慧美和池国花,通过交谈了解到,两人不仅来自同一所中学的同一个班级,并且是一对同桌,而如今又都考入了我院,邱勇鼓励他们进入清华后继续互帮互助、共同努力,认真规划好大学生活。校党委书记陈旭来到我院位于C楼的迎新点,了解我院迎新工作开展情况,询问了我院新设置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和人文科学实验班(出土文献)专业新生的报到情况,并对参与迎新工作的志愿者表示慰问,感谢他们在迎新工作中的付出。

学院领导到迎新点代表学院看望了前来报到的新生和参与迎新工作的学院老师、学生干部和迎新志愿者,并到宿舍看望新生。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罗钢、副院长彭刚、党委副书记解峰,外文系副系主任陈永国、党总支副书记覃学岚,人文5班班主任倪玉平、英52班班主任柏晓静、日5班班主任陈爱阳及部分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来到学生宿舍,代表学院向新生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罗钢带领同学们追忆了老清华文科的人和故事,指出清华人文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历经百年发展传承,今天的人文学院既有德高望重的知名老教授,也有来自五湖四海极富才华的中青年教师,这种“差异”和“多样”是人文学科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之一,也是清华人文学子能够享有的独特资源。老师们将为同学在前进的路上架起一座又一座桥梁。

最后,罗钢说,今天走进清华园,同学们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清华大学的校风是“行胜于言”,唯有实干的作风才能确保同学们迈向理想的远方。选择人文学科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能力、毅力以及智慧的挑战,希望同学们能够“静心的坚守”,肩负起赶超世界一流人文学科的重任,再创造清华人文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