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系教授陈金华做客清华大学佛学系列讲座第十五讲,以“再论天宝之变与唐宋变革:佛教与安史之乱”为题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他对佛教、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命运的思考。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陈金华从对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唐宋变革”与陈寅恪先生“天宝之变”两种历史分期观点的理论检讨说起,进入他对佛教与安史之乱的历史思考。他一方面继承陈寅恪先生将中世与近世之别上溯至安史之乱的观点,另一方面从佛教的视野出发重新审视这一差别的产生,同时借由佛教作为世界宗教的广阔视野将问题引入世界史领域之中。
陈金华指出,历史上的所有帝国都经历过成、住、坏、空的内在历史逻辑,即必然经历兴起、扩张、衰落与崩坏的历程。帝国兴起依靠的是普世价值与集团利益两个支点,而造成帝国衰落的也正是这二者之间的内在矛盾,这正是帝国最终的病根。这个被陈金华称为帝国之癌的帝国全球化意图中内在的二律背反,其背后掩藏着更深刻的哲学意涵,陈金华经过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媒介即信息”理论的考察,将媒介对信息的宰制作用提升为对中国古代道器关系的再考量,强调道对器的宰制作用。他认为只有从这个高度出发,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体制化集团兴起过程中的普世价值与集团利益之冲突。
对于唐帝国而言,由武则天时期到玄宗时期的转变即是唐帝国由兴转衰的表征,武周时期以佛教为支撑的帝国体系在玄宗时期被清洗,体现的正是传统国家意识形态与农耕文明对佛教与商业文明的颠覆。而充满商业色彩的都市佛教衰败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禅宗兴起的内在逻辑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下才能够被充分认识。陈金华更从安史之乱与唐帝国的崩解谈到911事件与美国的保守化倾向,指出帝国崩解的不可逆倾向。同时,他对以禅宗为主的汉传佛教在今日全球化不可阻挡的浪潮之中能够扮演的角色抱有极高的期许,认为具有世界主义特质与商业精神的佛教将会成为中国未来主导全球化的强大动力。
哲学系圣凯教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与评议,历史系程钢副教授、中文系吴娟副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孙国柱老师出席本次讲座并与陈金华教授就演讲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