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证书颁发仪式举行,校党委书记陈旭宣读首批18位文科资深教授名单,校长邱勇颁发证书。校党委副书记邓卫主持仪式。人文学院李学勤、彭林、陈来、 万俊人、汪晖五位教授入选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名单。

文科资深教授证书颁发仪式。
宣布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是清华进一步推动文科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文科资深教授是清华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设立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每两年评选一次,采取提名推荐制。首批18位文科资深教授来自8个文科院系13个一级学科,平均年龄68岁。获选文科资深教授的基本条件包括:在清华任职时间不少于5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以上、参评当年的年龄原则上满60周岁的清华在岗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立德树人,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在本学科领域做出系统性、原创性学术成就,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是所在专业领域公认的优秀学者;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
设立资深教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这一荣誉称号通常授予那些在学术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顶尖学者,以肯定他们的学术贡献,激励更多的年轻文科学者以此为追求目标。
目前,我国的院士制度只设立在理工农医等学科,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直没有与之相当地位和影响的学术称号。200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提出“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此后,国内部分高校相继实施文科资深教授或一级教授岗位制度。
近年来,清华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优秀学者,设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伴随着清华大学踏上新百年建设征程,在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工作中,按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在新形势下开创“高原更高,高峰更多”的清华文科发展新格局,2017年7月,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计划发布实施,明确提出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作为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学校希望通过建立文科资深教授制度,能够更好地建立起传承学术、弘扬传统、激励后学、倡导创新的人才体系和发展机制。
人文学院入选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名单(按年龄长幼排序):

李学勤,1933年生人,历史系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等领域都有卓越贡献。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彭林,1949年生人,江苏无锡人,历史系教授,主攻《周礼》《仪礼》《礼记》等儒家经典;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京都大学等校客座教授;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各一项;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良师益友”特别奖、首届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等。

陈来,1952年生人,1976年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198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曾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2009年转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朱子研究会会长等。著作有《陈来学术论著集》十二卷等共30余种。

万俊人,1958年生人。1983年获中山大学哲学学士,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伦理学)硕士,随后留校任教,1987年破格晋升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工程”、受聘于清华大学,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2000-2012),自2012年10月始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自2013年始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寻求普世伦理》等20余部,译有《道德语言》《政治自由主义》等20部,主持编译《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四卷),迄今用中、英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300篇。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访问教授”和“哈佛-燕京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教授,先后赴欧洲、美国、澳洲、韩、日等多国和港、澳、台等地区几十所大学或研究机构访学讲学。

汪晖,1959年生人,人文学院教授,中文系、历史系双聘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在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和社会理论研究领域均有重要成就。发表中文学术论著近20种,论文上百篇,英文论文约50篇。他的研究在国内外均有重要影响,曾经获得国内外多种学术荣誉,目前已经出版了包括英文、日文、韩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斯诺文尼亚文等作品26种。2013年,汪晖与著名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同获“卢卡·帕西奥利奖”;2017年,汪晖教授再获“安妮蕾丝·迈尔研究奖”,该奖为德国最高学术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