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奥斯陆大学、斯塔凡格大学、挪威管理学院主办的清华-挪威合作系列研讨会(Tsinghua-Norway Collaboration-Workshop Series)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报告厅举行。本次系列研讨会由生态文明、材料与信息技术等四个不同主题的研讨会组成,同时得到我国科技部与挪威科研与高等教育部的支持。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在开幕式上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挪方代表,挪威研究理事会首席执行官John-Arne R?ttingen对中方的安排表示感谢,指出中挪在科研领域的合作意义深远、前景广阔。奥斯陆大学校长Svein Stolen教授、斯塔凡格大学校长Marit Boyesen教授、挪威管理学院校长Inge Jan Henjesand先生也介绍了各自学校的科研特色,同时表达了与清华大学在教育、科研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的意向。
开幕式之后举行了 “清华-奥斯陆生态文明研讨会”。会议由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承办,我院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风主持。
来自清华大学与挪威三所大学的学者就构建生态文明新社会与进行全球教育科研合作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奥斯陆大学教授Catherine Banet的报告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清洁能源领域,介绍了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情况。清华大学钱易院士的发言以《生态文明在中国》为题,阐述了人类文明的不同阶段,指出生态文明将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形态,并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构建生态文明上做出的努力。奥斯陆大学Andrej Kuznetsov教授的报告令人耳目一新,从分析梵高的画作开始,介绍了光学作用在艺术与科技领域的作用,并指出两者之间颇有可相互借鉴之处。清华大学物理系何珂教授介绍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的作用,并指出,依据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制作复合材料将是应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关键。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杜小龙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高效能太阳能电池板研究上的最新成果。清华大学卢风教授从哲学角度阐释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对比了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形态的不同,指出要构建生态文明,必须依靠环境教育改变人们的思维。奥斯陆大学Mette Halskov Hansen教授介绍了奥斯陆大学与浙江大学就中国雾霾问题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这项研究从自然、人文、社会等多角度入手,不仅从技术角度阐释了雾霾的成因与防治方法,同时也关注了雾霾造成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对雾霾问题的反应。Anna Ahlers教授对城市中的汽车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介绍了大中城市限制汽车数量的政策对城市拥堵和大气质量产生的影响。奥斯陆大学Rolf Vogt教授从化学角度对大型城市中的空气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碳循环角度给出了治理大型城市空气污染的技术方法。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郭扬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上做出的努力,指出,与旧的工业园区模式相比,生态工业园区在资源利用与环境维护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