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邺架轩读书沙龙” 第6期在邺架轩书店举行。本期沙龙围绕《清华大学荐读书目》展开,校党委原副书记、该书主编胡显章,新雅书院副院长、外文系教授曹莉应邀对谈,以书目编写者、阅读爱好者、教育实践者的多重身份介绍了成书理念与撰集过程,探讨了经典阅读的意义与方法。沙龙由教务处副处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主持。

胡显章认为阅读关乎个人与民族素质,社会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阅读。“全民阅读”现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另一方面,为了提升读书自觉,必须提升文化自觉。清华地处社会的文化高地,有责任率先建成书香校园。曹莉表示阅读是一种思想活动,其中既有读者与作者和自我的互动,也有本民族文化和其它文明的对话。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方能提升自身素质,形成文化自觉。
关于要读什么书,两位主讲人均建议首先阅读经典。胡显章分析了经典的传世性、普适性、权威性。曹莉说明,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被无数次重读,在不同人生阶段从中领会不同内涵。我们需要有读者的自觉,理解经典、诠释经典、创造新意义。
胡显章接着谈到《清华大学荐读书目》的由来和特色。学习者存在版本选择和良莠分辨的困惑,需要权威型专家的荐引和评介。清华的历史上也有重视引导读书、推荐著述的传统。他本人还曾参与编撰《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而“应读”到“荐读”的一字之变则体现了对阅读主体的尊重。曹莉补充说明,学科领军者和教学骨干的引导只是第一步,读者应充分利用书中推荐的“延伸阅读”,有意识地交叉读书。因为人类的知识与认知正是在丰富的对话中前进的。她继而介绍了本书的架构,尤其是书目对各时间、多民族、广地域的充分考虑与覆盖。

最后,两位主讲人对成书过程中所得到的来自各位老师、校内各部门以及校外的多方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对谈结束后,新雅书院学生工作组组长张伟特介绍了在新雅书院的试点情况,建议全校扩广。主讲人与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围绕对具体专业的阅读建议、书目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诗书有教,育人无声。愿“无阅读不清华”成为清华园中新的氛围与传统。
相关链接:
主题书目:
《清华大学荐读书目》是一本经典著作阅读指南,由清华大学60多位名家学者亲自为读者撰写导读文章,细陈著作的闪光点,并推荐优良版本及相应的阅读方法。
本书内容涵盖四大主题:中国文化名著、中国文学名著、世界文化名著、世界文学名著,每个主题下推荐30种书。清华大学图书馆将每年向清华新生推荐此书,并配设专门书架陈列书中提到的120种图书。
嘉宾:
胡显章,清华大学教授,1991-2002年任校党委副书记,2002-2005年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曾主持清华文科恢复发展工作,兼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等。2013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曹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长聘教授。剑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外文系副系主任、新雅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