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第八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邺架轩书店举行,历史系教授梅雪芹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尚意一同探讨英格兰景观的演变与启示,沙龙由历史系博士生刘梦霏主持。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梦霏、周尚意、梅雪芹
刘梦霏简要介绍了W.G.霍斯金斯(William George Hoskins)《英格兰景观》一书的背景与学术史意义。梅雪芹以“景观的历史”与“景观中的历史”两条线索向在场观众展现此书的内容:霍斯金斯既系统地勾勒出上下五千年的英格兰景观的历史与演变,也在其书中揭示了景观变迁背后英国历史的多个层面。此书作为商务印书馆“英国史前沿译丛”中的一本,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史学界内以新方法拓展史学前沿的先驱之作,梅雪芹、刘梦霏十年磨一剑,将此书翻译为中文版,以飨中国读者。
周尚意与梅雪芹、刘梦霏分别从读者、译者的视角分享这本书的亮点与阅读体悟。周尚意以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视角解读霍斯金斯笔下丰富而生动的景观变迁及背后的自然与人为原因。梅雪芹评析了此书所展现的宏大视野、细腻笔触与真切关怀,正因如此,如何精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神韵亦成为对译者的挑战。假设有机会面见霍斯金斯本人,周尚意与梅雪芹想进一步探寻,霍斯金斯从史学家转变为历史地理学家,空间观照的视角是什么?历史研究者与作为公民社会一员,这双重身份之间有怎样的关联与经验?
主持人与两位嘉宾一同探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此书。不仅由于霍斯金斯本书是当年英国史学界长时段研究的先驱之作,更是因为借助景观视角,对诸多历史问题提出了新的解释,拓展了对英国史以及更大范围内历史的新认识。成书之时正值战后英伦三岛重建,霍斯金斯以专业学者的身份向大众讲授、宣传本地、本国的历史景观。而我们所处的当下,每个人都在自己表达历史,历史具有了更多维度表达、阐述的可能,霍斯金斯此书的形成与传播将给予今日的历史写作者、研究者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