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部全体同仁同悼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惊闻李学勤先生逝世噩耗,震惊不已,万分悲痛!谨向先生领导的中心及先生家人表示深切慰问!先生作为一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大师,长期关怀和支持敝刊发展,多次惠赐大作,令编辑部全体同仁永远铭记感谢!哲人已逝,著述长存。愿先生安息!
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部全体同仁同悼
2019年2月25日
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李学勤先生魂归道山,我中心同仁倍感震惊,不胜悲痛。李学勤先生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识贯古今,学究天人,在先秦史、考古学、出土文献及古文字研究领域博通精审,造诣高深,深受海内外学人敬仰。
李学勤先生一生治学谨严,著作等身,在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考释及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改革开放后,李学勤先生首倡“走出疑古时代”,并主持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上古史研究开辟新纪元。数十年来,李学勤先生倾注心力,教书育人,春风化雨,桃李盈门,是后学之良师。
李学勤先生的逝世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对于李学勤先生的逝世,我们谨致深切哀悼,并祈先生家属节哀珍摄。
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溘然长逝,不胜悲痛!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与古文献学家,多年来在当代古文字、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等领域引领着学术潮流和方向。先生一生勤于治学,孜孜以求,至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奋向学,为学界之典范,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佚籍、古史年代、古史研究、简帛佚籍等领域成果尤其丰硕,贡献卓著,举世瞩目,在学术史上具有启牖之功!先生的治学方法和学术观念启迪几代学人,历久弥新。斯人远去,风范长存。
耑此深切哀悼,祈望先生亲属及弟子节哀珍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2019年2月25日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唁函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专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学勤先生神归道山,天地同悲!
李先生覃思精研、造诣深厚,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等众多领域均有引领式的贡献,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面旗帜。他被学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其“走出疑古时代”“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等主张在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易学方面,《周易溯源》一书对早期易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晚年,先生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清华简”的抢救、保护与研究工作中。
李先生同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但拨冗参加中心举办的学术会议,还对中心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良多。其发表于《周易研究》2003年第5期的大作《新发现西周筮数的研究》一文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易研究》主编刘大钧教授及全体同仁对李先生的逝世致以深切的哀悼,并请向李先生的亲属转致慰问,尚望珍重!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周易研究》编辑部
2019年2月25日
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逝世,我们不胜悲伤!李先生是当今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卓越学术成果为多个学科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求实创新学风影响了一代学人,在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李先生的高尚品格与学术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逝世是学界的一大损失。
李先生对我社《王浩文集》的编辑整理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并亲临我社悉心指导。如今《王浩文集》付梓在即而先生溘然仙逝,我们为痛失良师不胜悲怀,对先生曾经的帮助万分感戴。
沉痛哀悼李学勤先生逝世,并向李先生亲属致以亲切慰问,深望他们节哀保重。
山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9年2月25日
山东社会科学院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闻李学勤先生辞世,我们万分悲痛。李学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肓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史学研究,在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先生长期以来非常关注山东地区古代文明史的研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对我院开展的东夷文化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先生的离世是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在此,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
李学勤先生千古!
山东社会科学院
2019年2月25日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并李学勤先生家属:
惊闻李学勤先生去世,不胜哀悼!李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在先秦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个领域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先生的去世是中国史学界的巨大损失。李先生一直关爱本院,曾来我院讲学,对本院嘉惠颇深。李先生与本院安作璋先生相交莫逆,惜我们刚办完安先生告别仪式,尚沉浸在悲痛之中,又闻李先生讣闻,曷胜哀悼之至!敬请节哀顺变!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9年2月25日
山西大学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并转其亲属:
惊悉李学勤先生离世,万分悲痛!
先生学术视野开阔、治学范围极广,长期引领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前进方向,是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学人。在甲骨文、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均有卓越的建树,是近现代学术史上极为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a先生的离世,不仅是清华大学的损失,更是学界的重大损失!
先生多次莅晋,在我校举办学术讲座,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鼎力相助;先生的亲传弟子多年执教我校,先生的治学方法、治学精神早已播撒在三晋大地。在此谨代表全校师生表达对先生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愿先生的家人,节哀顺变、珍重身体。
山西大学
2019年2月25日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大学考古系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并转其亲属:
惊闻李学勤先生离世,深感悲痛!
先生少年出道,驰骋学坛逾一甲子,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贡献巨大,举凡与这一领域相关的甲骨文、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先生都有精深的研宄,是现代学术史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先生晚年主持整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为保护、整理和研究这批与“汲冢竹书”媲美的珍贵典籍,倾尽心力。这批典籍因先生的整理而熠熠生辉,先生的生命也将伴随这批珍贵典籍的流传而永生!
先生多次莅临我院指导,助力我院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此我院全体师生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感谢先生多年的关怀与帮助! 愿先生的家人,节哀顺变、珍重身体。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西大学考古系
20190224
陕西三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仙逝,甚为哀痛。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我们在长期的学术出版中,李学勤先生曾多次给予指导、帮助,并亲自担任重要书稿的作者或学术顾问,他激励我们坚持正确的学术出版方向,多出有分量的好作品,多做有文化传承价值的事业,我们深受鼓励,终生难忘。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他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他的学术精神永存!我们全体干部职工对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先生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
陕西三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2月25日
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遽归道山,不胜恸悼之至!
伏念先生儒林宗伯,史坛祭酒;著述宏富,津逮来者;海内共仰,准绳百代。今木坏山颓,哲人其萎; 北望安仰,永怀曷极。特电驰唁,并祈亲属宽怀自玉, 稍节哀思。
李学勤先生千古!
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2019225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精悉李学勤先生在京病逝,噩耗传来,我们甚为悲痛。
先生是当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面旗帜,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多个学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先生志向严谨,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为中国学术事业留下了宝贵遗产。先生学识渊博,激励后学,给予很多人学术上极大的帮助,令人仰止和敬佩。
陕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关键区域,出土了大量青铜重器和古文字资料。长期以来,先生给予陕西考古更多的关注与厚爱,每有重要的新发现,先生必然不辞辛苦亲临现场指导,发表了诸多真知酌见,推动了陕西商周考古与历史研究深入,惠泽陕西考古。先生的去世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也是陕西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
大师陨落,学林震悼!在此,陕西考古研究院全体同仁谨对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先生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
李学勤先生千古!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9年2月24日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唁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仙逝,深表哀悼!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学术界的泰斗,一代宗师,在先秦两汉历史研究方面著作等身,成就卓著,驰名海内外,为祖国历史学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生前对我院师生十分关爱,亲临讲学,悉心指导,嘉惠后学。先生的逝世,不仅是学术界、教育界的莫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长者,我院师生深感悲痛和惋惜。
谨向李学勤先生亲属表达诚挚慰问,并请阖家节哀!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9年2月25日
上海博物馆唁电
清华大学:
惊悉李学勤先生仙逝,心情无比沉痛。先生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面旗帜,长期致力于中国先秦秦汉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文献学的研究,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简帛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就卓著,享誉中外,诚为一代宗师。哲人其往,手泽长存,先生的道德文章将永垂不朽,历久弥新。特此致哀悼念,并向李先生的家人表示慰问,请节哀顺变。
上海博物馆
2019年2月25日
上海辞书出版社、中西书局、辞海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不胜痛悼。李学勤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引领学科发展,推动学术进步,赓绍前贤,启诲后学,将永为世人缅怀。李学勤先生长期以来对中西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以及《辞海》《汉语大词典》的编辑出版工作亦给予鼎力支持并悉心指导,我们将永远感铭,必事职不懈以告慰先生。谨向先生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李学勤先生千古!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西书局 辞海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2019年2月24日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不胜悲痛!谨致哀悼!
李先生生是享誉世界的杰出学者,长期致力于甲骨学、历史学、古器物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且在上述各个研究领域都作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开创性贡献,成就卓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堪为一代宗师。李先生在躬耕于科学研究的同时,对我国古典学乃至整个古代文明研究事业的发展亦倾注了巨大心血。李先生以极大的责任心、卓越的学术眼光和高超的工作智慧推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其后又创立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并联合国内相关院校及科研机构成立了“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今日我国古典学乃至整个古代文明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李先生为功甚巨。尤其要提到的是,多年来,李先生对我们上海大学历史系及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的发展也多所提携,给予过我们非常宝贵的支持和帮助。先生逝世之噩耗传来,历史系、研究中心的各位同仁殊感痛怆!
泰山其颓,哲人其萎!学界痛失巨擘,学子痛失良师!李先生的去世是当今学界的重大损失。李先生通达的治学风范、开创精神、为学术事业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并激励我们前行!请代为向李先生敬献花圈,并请代我们向李先生亲属转致最诚挚的慰问,敬希节哀顺变。
李学勤先生千古!
李先生志业永存!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大学历史系
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2019年2月25日
上海古籍出版社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当代史学大家李学勤先生逝世,谨致深切哀悼!李先生贯通历史、考古、古文字之学,精擅甲骨文、青铜器、简帛之研究,拓展中国古代文明之疆埸,走出疑古之时代。其学深广,其声播逸。1962年,李先生与侯外庐先生共同点校方以智《东西均》,由我社前身之中华上编出版;其后又有《殷墟甲骨分期研究》(1996,与彭裕商合着)、《缀古集》(1998)交我社出版。李先生为我社《中华文史论丛》编委、顾问,劬劳之余,又屡屡赐稿,论议三代青铜器与封国。天不佑德,哲人其萎。千丈松崩,德音不远。李先生治学立身之精神,将永远激励来者。
请家人弟子节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2月25日
深圳大学国学院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并转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仙逝,不胜悲悼。李先生为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堪称当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嘉惠学林,人所共仰!在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初创之际,李先生曾多次亲临指导,在学术建设和发展方面给予我们的帮助良多!谨向贵中心同仁及李先生亲属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
深圳大学国学院
2019年2月25日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甲骨文研究中心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惊闻李学勤先生因病辞世,不胜震惊和悲痛!李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文献学家。先生思维敏捷,见识深邃,学富五车,著述等身,在甲骨学、青铜器学、简帛学、战国文字等出土文献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生道德学问,堪称楷模,海内外景仰;奖掖后学,滋兰树蕙,桃李芬芳。今先生遽然西归,于文史学界失去了一位泰斗,于后学则失去了一位宗师。兹特致唁函,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李先生千古!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甲骨文研究中心
2019年2月24日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惊悉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不胜哀伤。谨致唁电,以志哀思!
先生以天纵之才,肄业清华,自学名家。缀合“殷墟文字”,简论“殷代地理”,钩沉“非王卜辞”,概述“东周题铭”,诚为学林楷模。自兹以往,一如大河浩瀚、百川归海,汪洋恣肆,浩浩荡荡,遂而蔚为壮观,巍然学坛!厥心宏矣!
先生视野开阔、会通中西,先生学识渊博、学殖深厚,先生著述宏富、创获良多,被学术界誉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先生均有卓越建树、光辉发明。先生建立殷墟甲骨“两系说”分期理论,发展“非王卜辞”研究,鉴定西周甲骨文字;先生综合研究青铜器,制订西周金文历谱;先生踵武观堂,覃研战国文字,提出“五系说”;先生主持、参加整理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睡虎地秦简、清华简等,共襄简帛显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厥学巨矣!
先生关注儒藏,关心蜀学,奖掖学人。在《儒藏》首发式上,先生尝云,《儒藏》这项标志性的事业,就是“蜀学”传统的再次弘扬。在专题采访中,先生对《巴蜀全书》多所指导、多所鼓励,并欣然题词一一“巴蜀文化,光垂万世;巴蜀全书,泽被学林”。厥情挚矣!
先生博学宏思,有大视野,有大眼光,有大追求。先生高擎“走出疑古时代”大纛,掌舵“夏商周断代工程”,力主“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开展“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践行“重写学术史”,导引千万后学。厥功伟矣!
先生逝矣,风范长存!
先生千古,先生不朽!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2019224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小组并李学勤先生亲属:
惊悉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李学勤先生去世,我馆不胜伤悼。先生学识广大渊深,为人虚怀若谷,是当代德学双馨的百科全书式学者,深得中外学术界的敬重。先生对三星堆的研究与发掘极为重视,不仅充分肯定了三星堆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并且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提出了深刻的洞见,先生曾指出:“三星堆文明具有非常高的学术意义,是有着相对独立起源和发展脉络并且高度发展的区域性文明,应该放在更大的文化范围内来看。要将三星堆文明放在整个欧亚文明之中,将欧亚大陆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南方丝绸之路正是将三星堆文明与古代欧亚文明相联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将南方丝绸之路纳入古代欧亚文明整体研究之中,这是新世纪以来学术界的重大成就,也是三星堆文明研究的关键性突破口。”这一极富创见的论断对今后的三星堆与南丝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生对三星堆与古蜀文化研究髙度重视、对三星堆博物馆事业发展关爱殷殷,我馆感佩无量,永志不忘!
先生的逝世,使中国学术界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明师,唯同声哀恸。谨以至诚电唁,并向先生亲属致以诚挚的慰问!
先生已矣,精气长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李学勤先生千古!
肃此电达!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四川省文物局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并转其亲属:
惊悉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病逝,我们深感痛心,特致以沉痛哀悼,并向李学勤先生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
李学勤先生被学术界誉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拥有很高的学术威望。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当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先生对于甲骨学、青铜器研究、简帛学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学勤先生的逝世是清华大学和中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哲人已逝,典范永存。
李学勤先生千古!
四川省文物局
2019年2月25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文物》编辑部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惊悉李学勤先生不幸仙逝,噩耗传来,我院同仁深感痛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古文献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卓越的学术成就,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人文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引领和推进了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
先生生前长期十分关心和重视四川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多次百忙中莅临四川指导我院工作;撰写了一系列有关四川地区先秦、秦汉文物考古力作,其中多篇更是刊发在我院编辑出版的《四川文物》上;我院很多学者多次聆听过先生讲座,得到过先生的学术指导。这些都直接引领和有力地推动了四川地区文物考古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也为后学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先生的去世,不仅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四川文物考古事业的重大损失!
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先生千古!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文物》编辑部
2019年2月24日
苏州博物馆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家属:
惊悉贵校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学勤先生辞世噩耗,不胜哀悼!
李学勤先生是殊为难得的百科全书式学者,涉猎考古学、古文字学、上古史、古文献学、美术史、国际汉学等众多领域,在甲骨、战国文字、青铜器、简帛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着令人钦敬的卓越成就。他对战国竹简及文字的抢救、保护和整理、研究,引领和启发了研究者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新认识,为学界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在孜孜不倦的研究之余,李学勤先生对苏州博物馆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他在苏州博物馆青铜器文物征集和研究中的参与和帮助,令我馆始终感怀于心。
李学勤先生不幸辞世,是学界的重大损失!专函哀悼追思,并向李学勤先生的同事与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李学勤先生千古!
肃此函达。
苏州博物馆
2019年2月24日
天津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喪委員會並李学勤先生親屬:
驚悉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我們萬分悲痛。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堪稱後人楷模。天津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對李学勤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李学勤先生同志的親屬表示親切慰問。
天津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文物》编辑部唁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惊悉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为我国文物考古与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先生生前作为文物编辑委员会编委对《文物》月刊给予了一贯的支持和帮助,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感到无比悲痛。
谨向贵院,并请向李学勤先生的亲属转达我们的问候。
《文物》编辑部
2019年2月25日
文物岀版社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并转李学勤先生家属:
惊悉李学勤先生不幸病逝,深为哀痛。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
先生生前对文物出版社的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国学术、文化、教育事也的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感到无比悲痛。谨向贵校,并请向李学勤先生的亲属转达我们试挚的问候。
文物岀版社
2019年2月24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李学勤先生仙逝噩耗,敝院全体师生深感悲痛。李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教学与研究,桃李满园,硕果累累,在甲骨学、青铜学、简帛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及中国古代史诸学科领域,取得了享誉海内外的卓著成就,被学界同仁称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和学术地位。
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既是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家,谨表沉痛哀悼,并望先生家属暨亲友节哀顺变。
李学勤先生千古!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2019年2月25日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辞世,无比沉痛。李学勤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作出独到研究,贡献巨大,誉满四海。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先生的功业将永垂史册。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的创立和发展,多赖先生倾心指导,全力支持。中心师生深切悼念先生并将永久缅怀。
李学勤先生千古!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2019年2月25日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暨李学勤先生家属:
惊闻李学勤先生遽归道山,不胜震悼!
先生耕耘史林六十余载,于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思想史等众多领域,承上启下,钩玄决疑,创获丰硕,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和古典学重建做出重大贡献。先生蜚声士林,洵为山斗,声教遍及五洲,对于中国史学赢得国际尊重,厥功甚伟。
先生生前,曾多次到访武汉大学,与本中心萧、冯、郭等教授多有学术互动,中心其他同仁亦曾多次亲聆教益。回想先生音容,历历目前。泰山其颓,哲人其萎,感慨何亟!
先生著述,传诸百代;先生之学,后继有人。
敬祈先生家属节哀顺变!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2019年2月24日
西北大学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理事长,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西北大学师生感到无比惋惜和悲伤!在此,谨向李先生的家属表示深切的哀悼和诚挚的慰问!
李学勤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工作,他以“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为目标,学贯古今、严谨求真,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致力于中国先秦秦汉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涉及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等各方面,以深厚渊博的文化积淀和高屋建瓴的智慧卓识,“老吏断狱”式地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获“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成为当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
李学勤先生与西北大学渊源颇深。作为我校双聘教授,他在西北大学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优秀研究生,长期为我校历史学科发展出谋划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学勤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李学勤先生,沉痛悼念李学勤先生!我们将继承先生的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中华古代文明研究做出贡献
特电驰唁,遥托哀思!
西北大学
2019年2月24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唁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闻李学勤先生与世长辞,我院师生不胜伤悼,专电致唁,并致哀悼。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的先驱泰斗,一生孜孜矻矻、勤学不辍、通古博今、成就卓越,是这个时代里殊为难得的百科全书式学者。先生倾尽毕生心血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研究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学术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李学勤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学术、文化、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李学勤先生早年曾于西北大学考古系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先生之学术造诣和治学精神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一批批西大考古人,西北大学考古学科全体师生永远缅怀先生的品德学问,继承先生遗志为考古学事业奋力前行。在此谨向贵院及先生亲友、弟子表示深切哀悼和诚挚慰问,李学勤先生千古!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9年2月25日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及李先生亲属、友好: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史家李学勤先生不幸离世,魂归仙山,我们全所同仁深感悲痛。
李先生长于地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在先秦史、思想史、汉学研究等领域不断开拓,著作宏富,成果丰硕,是当代学界的一座丰碑。
李先生辞世,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李先生的道德文章与学术贡献将永垂不朽,彪炳学林,鼓励后学继续前进。
敬祈李先生亲属与友好节哀顺变,保重贵体。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全体同仁 痛悼
2019年2月24日
西北师范大学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闻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西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深感悲痛。我们对李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请向李先生家属转致诚挚的慰问!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在中国古代文明、先秦史、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学勤先生不辞辛苦,关心、帮助和支持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科建设,特别是担任甘肃省“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博士生指导教师以来,为学校华夏文明、简牍学等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李先生千古!
西北师范大学
2019年2月24日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唁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惊悉李学勤先生于24日仙逝,甚为悲痛。李先生是我国文史学界近三十年来将文献与考古相结合成就最卓著的学者,在商周史和古文字研究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先生终生勤奋治学,道德学问,堪称学界楷模,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成就将永久嘉惠学林,激励后学。李先生的不幸逝世是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2006年到2007年,我曾聆听先生讲授青铜铭文,受益匪浅。我谨代表教育部高校古委会直属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全体师生,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李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漆子扬
2019年2月25日
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研究》编辑部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不胜哀痛!
李学勤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逝世是中国学术、文化、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李先生是简牍学科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在简牍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多年来,李先生一直关心、支持敝刊的发展。在此悲痛之际,谨向李先生的辞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李学勤先生千古!
《简牍学研究》编辑部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并转其家属:
惊闻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全体师生不胜悲痛。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先秦秦汉史、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嘉惠学林。李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
李学勤先生对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也特别关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生全力关心、帮助我们的学科建设,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给我们巨大的支持。谨对李学勤先生致以深切哀悼!并向先生家人敬致慰问。
哲人其萎,风范永存!李学勤先生千古!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9年2月24日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闻尊敬的李学勤先生因病不幸去世,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全体同仁深感悲痛,谨致深切哀悼。
李先生毕生精诚治学,于古代文明研究诸多领域开拓深耕,既注重材料挖掘,又注重理论引领,诚为学术宗师。
李先生长期以来对我所科研工作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支持,扶持我所出土文献研究发展壮大。
李先生的去世,使我们痛失大师。本所全体同仁,谨对李先生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李学勤先生千古!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2019年2月24日
湘潭大学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贵校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不幸逝世之噩耗,湘潭大学全体师生表示沉痛哀悼!
李学勤先生勤勉治学,老而弥笃,其学术造诣之精深举世公认。他在很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尤其致力于先秦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贡献很大,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跟我校师生也有一些有交往,对我校学术研究很关心,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先生曾经不辞劳苦,亲临我校讲学和交流,我校师生有幸领略先生的风采,受益匪浅。先生的求索精神和学术成就将永远泽被学林,激励后学。先生的不幸辞世,是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谨此表达我校师生深切哀悼之意,并请李学勤先生家属节哀!
李学勤先生千古!
湘潭大学
2019年2月24日
湘潭大学历史系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贵校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不幸逝世之噩耗,湘潭大学历史系全体师生表示沉痛哀悼!
李学勤先生勤勉治学,老而弥笃,其学术造诣之精深举世公认。他在很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尤其致力于先秦史、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研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贡献很大,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先生曾经不辞劳苦,亲临湘潭大学讲学,我校师生有幸领略先生的风采,受益匪浅。先生的求索精神和学术成就将永远泽被学林,激励后学。先生的不幸辞世,是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谨此表达我系全体师生深切哀悼之意,并请李学勤先生家属节哀!
李学勤先生千古!
湘潭大学历史系
2019年2月24日
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李学勤先生逝世,全馆悲痛。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被学术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在多学科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引领和推进了中国古代史、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在长江文明馆的筹建过程中,先生亲自审查了“长江之歌文明之旅”展陈大纲,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长江文明馆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高标准与高质量,深情厚意,感莫能言,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在此,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全体职工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先生,以实际行动弘扬长江文明,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对李先生的家属表示慰问。
李学勤先生千古!
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2019年2月25日
长沙简牍博物馆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李学勤先生仙逝,我们深感悲痛。我馆全体同仁谨向先生致以深切的哀思和沉痛的悼念。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和教育家,在甲骨文、青铜器、简帛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先生生前对我馆长沙走马楼吴简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指导。先生不仅 亲自出席了首届“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吴简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多次专程来我馆考察指导,极大地推动了吴简的整理保护与学术研究工作。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简帛学、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文化、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 从此中国学术界失去了一位领路人,长沙简牍博物馆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我们永远怀念先生!
请以“长沙简牍博物馆”名义敬送花圈一个,以表迖我们的悼念,并请李学勤先生家属节哀!
长沙简牍博物馆
2019年2月25日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闻李学勤先生仙逝,我所全体职工十分悲痛。先生生前对我所关爱有加,特别是由我所发掘的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正是在先生的主持和推动下,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整理研究工作蓬勃开展。
先生治学严谨,于中国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等领域成就卓绝,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威望。我所将秉承先生的治学精神,继续努力,整理保护好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尽早完成先生未竟的事业,以慰先生在天之灵。
我所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并向李先生家属表示衷心的慰问!
李学勤先生千古!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9年2月25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闻李学勤先生仙逝,我系师生感到无比悲痛。李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还是一位重要的学术组织者与领导者,一生著述宏富,贡献卓著,对中国科技史与科技考古事业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无奈天不假年,文星陨落,实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1999 年我系成立时,先生应邀俯就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职,为我系发展方向的制定与学术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先生学问上的博大精深与为人上的谦逊平和更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每每让我们如沬春风,受益无穷,成为我系师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能有今天的点滴发展,这里面也有先生莫大的贡献。我们对李先生的去世表示沉痛哀悼,也对先生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2019年2月2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惊闻李学勤先生仙逝,不胜哀痛!李先生是当今学界巨擘,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古文献学家,在诸多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李先生曾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室工作二十余年,参与《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哲学史略》《中国历代大同理想》《中国哲学简史》的撰写工作,对朱熹、李贽、吕坤、方以智等思想家以及唐代禅宗、宋元道教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建树卓越,对我们今天的思想史研究工作始终具有指导意义。
李先生的离去,是我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李先生的名山事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学术不断前行。李学勤先生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
2019年2月24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唁电
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李学勤先生不幸逝世,不胜悲痛!
李学勤先生学术造诣博大精深,成果丰硕,继往开来,沾溉后学,影响深远。李学勤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语言学界同仁无不深切缅怀先生的杰出成就。
值此悲痛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谨向贵中心并向李学勤先生的家属表示沉痛悼念和诚挚慰问!希望李学勤先生的家属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9年2月24日
中国文字博物馆唁函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2月24日,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学勤先生在京辞世。中国文字博物馆痛失馆长,致无限哀思!
先生毕生力学笃行,是“少有的古文字通才” “百科全书”式的学人,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等领域建树卓著,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探源起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9年11月,以李学勤先生为组长的专家组对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审检并给予积极评价:质量达到开馆要求,为这座建在河南安阳的文字殿堂震撼开馆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 年9月,先生耄耋之年受聘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为博物馆建设发展,为文字文化传承躬身力行,精耕不辍,厥功甚伟。
哲人其往,音容犹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沉痛悼念李学勤先生!
李学勤先生千古!
并望李学勤先生家属节哀保重。
肃此函达。
中国文字博物馆
2019年2月25日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历史学、古文字学巨擘李学勤先生仙逝,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师生不胜悲痛!
李学勤先生追求真理六十余年如一日,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研宄,在多学科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培养和引领了几代学人。
李学勤先生致臻学问、博纳古今,道德文章、高山仰止。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师生聆听先生教诲、研读先生著述,师友传承,铭记于心。
李学勤先生的逝世,是学界无可估量的损失,我院谨致以深切的哀悼,并向李先生的亲属转致慰问,尚望珍重。
李学勤先生千古!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全体师生
2019年2月25日
中华书局唁函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宄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于2019年2月24日凌晨去世,我们中华书局同仁深感痛惜,对先生的逝去表示沉痛悼念!
李学勤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对于甲骨学、青铜器研究、简帛学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著作宏富,成就突出,影响巨大。李学勤先生与中华书局交谊深厚,很早就有学术上的合作,并把他的部分著作交由中华书局出版。进入本世纪以来,李先生继续给予我们不少学术上的宝贵建议,并在具体出版项目上给过我们无私支持!对于先生的深情厚意,中华书局永志不忘。
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再次表示对 李学勤先生的深切緬怀之情,并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中华书局
2019年2月25日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并转李学勤先生亲属: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学勤先生不幸仙逝,我们万分伤悼,仅代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向贵中心以及逝者亲属表示诚挚慰问和深切哀悼。
李学勤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将毕生精力放在中国古文字学、文献学研究上,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自1981 年李学勤先生在《文史知识》上刊登了第一篇《谈自学古文字》以来,相继发表了20余篇关于古文字、文献学的文章,《文史知识》创办以来的38年间,李学勤先生始终关心呵护《文史知识》杂志的成长和发展,积极为《文史知识》提供稿件,始终积极参与《文史知识》的各项活动,并且多次来函来电对《文史知识》的发展给予鼓励和支持。 李学勤先生的不幸离世,不仅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也使《文史知识》失去了一位挚友。
《文史知识》编辑部深切緬怀李学勤先生、沉痛悼念李学勤先生。
李学勤先生千古!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
二〇一九年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