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各方致唁电、唁函缅怀悼念李学勤先生(各学术团体,24-25日)

中国文字学会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中国文字学会顾问和学术委员李学勤先生,因病于2019年2月24日逝世,中国文字学会特致最沉痛哀悼。

李学勤先生致力于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研究,不但特别注重材料和理论的结合,而且特别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以及中外文物和文化的比较,在先秦秦汉史、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国际汉学、学术史等众多研究领域,均有卓越建树,以他极为丰富的学术成果铸就了学术史上难以超越的丰碑。他的很多见解和主张,引领着当代多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学界公认的一面旗帜,被学界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李先生不但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有世界瞩目的学术成就,而且为国家的文化建设,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准确阐释和大力弘扬,为“冷门绝学”的当代接续和薪火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先生不仅学术上厥功至伟,而且提携后学不遗余力。他的逝世是我国学界的重大损失。

我们深切缅怀李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崇高的道德风范,他的学术和为人必将成为学界永远的楷模!

李学勤先生永垂不朽!

中国文字学会

2019年2月24日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礼鉴:

惊悉国际著名古文字学家,本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学勤先生因病逝世,噩耗传来,不胜痛悼。我谨代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全体会员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先生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李学勤先生一生为探研中国古代文明孜孜以求,贡献卓著。他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和古文字研究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将永为世人缅怀和铭记。李学勤先生永垂不朽!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 会长吴振武

2019年2月24日长春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逝世,大星忽坠,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全体同仁深感悲痛!

李学勤先生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教育家,在历史、语言文字、考古等诸多领域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提携后学,桃李天下,深受海内外同行敬重。他长期关心、支持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的发展,并以厚重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包括秦汉史在内的中国古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离世是中国史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秦汉史学界的重大损失。

我谨代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全体同仁,对李先生的逝世沉痛哀悼,向李先生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李学勤先生千古!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 会长卜宪群

2019年2月24日

国际儒学联合会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不幸辞世,不胜哀恸之至!他的辞世是国际儒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全体同仁谨致沉痛悼念!并向李学勤先生的家人和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李学勤先生长期担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的荣誉顾问,为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他不断开辟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在中华文明探源、儒学研究和中国历史文化其他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相信,他的这些贡献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产生的影响,将会历久弥深。

斯人已逝,但其贡献永在、风范长存!

国际儒学联合会 会长滕文生

2019年2月24日

中国屈原学会唁电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惊悉李学勤先生遽归道山,不胜悲痛。李先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学际天人,平易近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望。李先生不幸辞世,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在此,我代表中国屈原学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李先生的亲属致以深切哀悼。

中国屈原学会 会长方铭

2019年2月24日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委员会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仙逝,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委员会全体成员深感悲痛,专电致唁,并慰哀衷。

本会的成立、成长,一直受到先生关爱、扶持,先生慨允出任顾问之职,亲临成立大会,进行学术指导,使本会深沐学界泰斗之荣光,惠受大师高卓之指教,得以感奋自励,顺道前行。今痛失良师,不得再聆先生教导,自是本会的重大损失。先生研述,泽被学林;先生德范,山高水长。谨向先生家属致以诚挚慰问,愿先生安息!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委员会

2019 年2 月25 日

河南省历史学会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并转其亲属:

惊悉李学勤先生与世长辞,河南史学同仁不胜震悼,万分哀恸。谨向先生致以沉痛哀悼,并祈先生眷属节哀顺变,善承遗德!

李学勤先生一生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淡泊名利,潜心问学,成就卓绝,堪称一代宗师,后世槽模。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一定秉承先生遗志,发扬先生的优良品格,化悲痛为力量,为推动中国史学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谨此致唁

李学勤先生千古!

河南省历史学会

2019年2月25日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李学勤先生辞世,深感悲痛,谨以此向李学勤先生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李学勤先生是我们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名誉会长,对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的成立、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深感痛惜!

李学勤先生一路走好!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

2019年2月25日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吊唁函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教育家李学勤先生于2019年2月24日仙逝,噩耗传来,我们无比震惊,深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而感到悲痛。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全体同仁,在此致以最真切的哀悼!

李学勤先生是天津市国学研宄会的学术顾问,多年来一直支持本研究会的成长和发展,在国学研宄与传播方面曾给予十分有益的指导。尤其是2009年11月,他曾莅临天津,参加天津市国学研宄会甲骨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暨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建国六十年来甲骨学研宄的回顾与展望》 的精彩学术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先生学术研宄广博,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为人诚挚,做事认真,令我们无比景仰。自今而后,再不能聆听先生高见,再不能学习先生学术新说,成为我们永难释怀的遗憾。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泰山其颓,梁木其坏,哲人其萎!

李学勤先生千古!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

2019年2月25日

狐突文化通览编纂委员会唁电

今晨收到刘国忠教授信息,惊闻李学勤先生去世,走得非常安详,先生千古!先生对狐突文化通览编委会工作非常支持,先生恩义永远铭记。

六十年经史罗胸辨古史断代虞夏殷商姬周仰惟皇皇巨作长留天地;

九十载光阴弹指著文章释疑金石简帛契骨垂鉴赫赫丰功训迪民人。

狐突文化通览编纂委员会敬挽

2019年2月24日

中国先秦史学会莱芜嬴秦文化研究基地等唁电

清华大学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仙逝,不胜伤悼,莱芜嬴秦文化研究院全体同仁深怀万分悲痛之情专电致唁,并慰哀衷。

李先生作为当代史学泰斗,六十余载勤耕不辍,在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建树,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探索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影响之深远不可估量。

先生生前,一直将莱芜的嬴秦文化研究工作牵挂于心。

犹记2011年9月,“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先生欲前往莱芜赴会,却因身体原因未能成行,表达遗憾和歉意之余,在家中接受莱芜人士采访,阐发嬴秦族出于东方、出于莱芜的证据,引经据典,字字珠玑;虔诚写下“恭祝中国莱芜首届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的祝福语;委托其弟子赴会,宣读其《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这篇著名论文,成为会议最重要的学术支柱。

犹记2013年6月,“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嬴秦始源》结集成册,先生不顾年迈,事务缠身,亲自为该书作序,肯定了研讨会的学术成果,肯定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并指出可考的嬴姓诸氏族,“大多偏在东方,是不争的事实”,进一步阐释了清华简《系年》关于“商奄之民”是“秦先人”的宝贵史料,对研究嬴秦始源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

犹记2014年1月,先生就秦文化与东方的问题接受媒体采访,他对《史记·秦本纪》《清华简·系年》记载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分析阐述,进一步阐明少昊后裔伯益辅佐大禹治水,为帝舜调驯鸟兽有功,获赐封地“嬴”,在现在山东莱芜一带。

犹记2014年12月,先生顶风冒寒,参加纪录片《嬴秦帝国探源》开机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以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记载苏秦的话进一步证明莱芜嬴水流域、嬴城遗址一带为嬴秦祖源。

犹记2017年10月,“中国(莱芜)第二届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病中的先生为大会发来贺信,对大会确定的主题及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莱芜为嬴秦文化之乡,相信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嬴秦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作出新的贡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犹记2018年5月,“中国(莱芜)第二届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工作会议”论文集——《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结集出版之际,病榻上的先生仍牵念不已,亲自为该书作《序》。《序》中充分肯定了该书“进一步深化嬴秦文化与中华远古文明研究,取得了更加丰硕的学术成果,可以说是献给党的十九大的一份厚礼,同时,也是献给新时代的一部力作”。“这部书稿,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就是它把嬴秦文化与中华远古文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全部书稿的主线”。同时提出了“嬴秦文化与周文化的关系、与商文化的关系、与东夷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与中华远古文明的关系”的学术课题,为嬴秦文化与中华远古文明研究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导意见……

先生言行,历历在目;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勤勉治学,德厚流光;后人楷模,我辈之榜!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不辜负先生的殷殷期望!努力把嬴秦文化与远古文明这一重大课题不断推向深入。

我们对李学勤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尊敬的李夫人及其家人亲属表示亲切慰问,望节哀顺变。

李学勤先生千古!

中国先秦史学会莱芜嬴秦文化研究基地

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华远古文明研究基地

山东嬴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济南市莱芜嬴秦文化研究院

2019年2月25日

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唁电

李学勤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闻李学勤先生逝世,甘肃秦文化研究会全体成员悲痛万分。回顾先生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卓越贡献,尤其是对礼县秦文化研究的鼎力支持,我们得感激之情永存心中。对先生的逝世,我们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甘肃秦文化研究会

2019年2月24日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唁函

李学勤先生治丧办公室:

惊悉李学勤先生因病不幸辞世,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深感悲痛。李先生自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一直担任副会长和名誉会长,他以其渊博的学识、远大的目光、严谨的精神,对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的工作进行了悉心的指导。他不仅在《光明日报》上撰写了《河洛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的文章,还为研究会会刊提辞“中华文明,远出河洛”,使我们和学术界受到极大教益。李先生的去世,不仅是中国和世界古代文化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领导、卓越的师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将会永远怀念他, 并按照先生生前的教导,把河洛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借此机会,也向李先生的家人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

2019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