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清华历史讲堂”解读清末新政与清朝覆亡的关系

2012年5月11日下午,“清华历史讲堂”在文北楼309室举办,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崔志海研究员,为清华学子带来“清末新政与清朝覆亡的关系”专题讲座。我院历史系戚学民副教授主持讲座,来自校内外的师生约50人参加了这次讲座。

讲座中,崔志海从清末新政改革纲领的制定、改革过程以及新政与清廷覆亡之间的关系三个部分解读了“清末新政与清朝覆亡的关系”。对于清朝覆亡的原因一般有三种解释。第一,被革命党人推翻;第二,立宪派的政治宣传导致;第三,清末新政的影响。他认为第三种解释最为合理,通过借助丰富的史料和史实重绘了当时的历史场域,条分缕析地加以解释,引领同学们重新认识这场自1901年起延续至1911年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崔志海指出,受刘坤一和张之洞《江楚会奏三折》的影响,清末新政改革措施存在的问题在迎合慈禧,讨好外国人,尤其是没有顾及到当时中国的国力和改革措施的轻重缓急。通过分析改革各阶段的利弊,他得出结论:清末新政是一次具有近代性质的改革,其结果必然转向封建政府的对立面,从而使得清政府无法继续维持它的统治。同时,新政改革的措施和内容超出了清政府的能力范围,没有考虑到下层民众的实际状况,造成了官民关系的恶化。而在存在严重争议的情况下,清廷贸然启动政治改革进行预备立宪,又激化了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并且导致了立宪派倒向革命的一方。因此,这场意在挽救危亡的清末改革实际上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崔志海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对光绪之死的看法,认为光绪帝是被慈禧用砒霜毒死,与学界之前普遍认为是病死的观点不同。崔志海还为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比如盛宣怀对四川铁路国有化一事的处理动机等等。

讲座后,崔志海与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