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邺架轩读书沙龙第四十三期举行 赵晓力、高瑾畅谈法律文学及其教学实践


(学生通讯员 王晓宇)4月15日晚,第四十三期“邺架轩读书沙龙”在清华大学邺架轩阅读体验书店及学堂在线直播平台同步举行。清华大学法学院赵晓力副教授与人文学院高瑾助理研究员围绕《要命的地方:家庭、生育与法律》一书展开对话。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师邓耿主持本次读书沙龙活动。

嘉宾赵晓力(左)与高瑾(右)对谈

赵晓力介绍自己关于法律和文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文学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法律的角色,其法律文学研究思路的形成受冯象、朱苏力等前辈影响。此外,具备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跨时代的文化知识储备也对法律文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命的地方》一书由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法律与文学》课程讲义编纂而来,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在“国家”与“家庭”两个层面对文本进行了精心选材。

嘉宾赵晓力发言

高瑾指出,本书特点鲜明,不仅突破了西方学界将法律与文学二元对立的局限性,还将两者置于社会语境中精彩解读。本书对法律在当下中国社会情境运用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剖析与反思,增强了阅读的愉悦感与现实意义,促使读者深入思考当下中国社会情境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嘉宾高瑾发言

两位嘉宾围绕对法律文学的认识展开对谈。赵晓力认为,目前从法律文学的视角对《窦娥冤》等作品的解读引起较多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争论与批评,而作品版本的不同和时代发展导致的认知变化也会带来不同的解读效果。高瑾指出,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是贯穿本书的重要主线,法律和伦理最终都镶嵌在了所选文本的具体历史语境当中,而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也会带来对法律文学作品解读的差异。

两位嘉宾还针对书中部分文本的实际教学效果和自身教学体会展开交流讨论。赵晓力指出,《祝福》《窦娥冤》的封建思想观念难以被当代大学生理解,《红楼梦》《秋菊打官司》的阅读代入感不强,对《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的定义和殖民主义色彩的弱化,都会造成教学效果不佳。高瑾认为,《审判》《局外人》等作品可以给予读者直觉上的吸引,但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

主持人邓耿与对谈嘉宾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听众就本书的选文倾向、法律文学的写作范式等话题与嘉宾展开交流与探讨。


嘉宾介绍:

赵晓力,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导。1971年生,陕西千阳人,1999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领域为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哲学、法律与文学、法律社会学等。著有《代表制研究》(2019)等及多篇学术论文。

高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文学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主要代表作有《老年、艺术与政治》《语言功能与美学理论》、译著《世界大舞台》(2010)、《电影是什么!》(2019)。


主题书简介:

《要命的地方:家庭、生育与法律》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赵晓力的新作。该书通过对《秋菊打官司》《祝福》《窦娥冤》《鲁宾逊漂流记》《局外人》等八篇经典叙事文本的精读与推究,探析八个“要命的地方”,尝试在一些根本性的人类生存处境中呈现法律问题,带领读者整体性地理解家庭、生育和与之相伴的法律问题的复杂、持久,深描并重现了人所处的具体文化世界和意义世界。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