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0502外国语言文学+学位授权点建设2021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总体概况…………………………………………1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6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11

五、学位授权点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14

六、改进措施………………………………………………………15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包括重要历史节点)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下设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三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清华大学外文系为本学科点建设单位。从1983年起,外文系先后招收英语专业、日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从2004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自1926年诞生以来就肩负使命,追求卓越,开创并承接了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先河,为现代学术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十三五”期间,外文系守正创新,全面提升,接承清华外文中西融会的优良传统同时,谋求学科创新发展,确立了以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为中心任务的学科属性,以国际一流高校的语言学、比较文学和区域研究专业为对标框架,改革系科建制,从国别语种建制改建为八个跨国别跨语种的专业方向学科群:(1)语言、心理与认知,(2)语言、教育与应用,(3)语言、文化与社会,(4)欧美文学与批评理论,(5)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6)东亚语言与文化,(7)翻译学与跨文化研究,(8)文学史、思想史与文明史研究。学科群建制奠定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并重的机制基础,推进了个体教师专业学科意识和教研身份认同,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教研相长,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科建设情况

2020-2021年,外文系聚焦学科优化和整合,积极引进学科人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语言与认知、外语教育、世界文学与文化、日语语言文学等研究方向团队建设稳步发展。坚持质量导向,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持续提升,获得多个项目立项,产出多项高质量科研成果。拥有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世文院)、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欧美文学研究中心、语言习得实验室、儿童认知实验室、高校应用语言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两个项目入选清华大学文科双高重点建设项目。继续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与人文学院、社科学院及理工科院系和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也和校外相关学科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0-2021年,外文系博士招生总人数为40人,均为全日制在读。授予博士学位23人就业博士共计20人,其中17人就职高等教育单位、2人就职国家部委、1人就职其他单位。

硕士招生总人数为27人,均为全日制在读。授予硕士学位17人,其中就业硕士共计15人,6人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人就职高等教育单位2人就职中初等教育单位1人就职国有企业1人就职民营企业4人就职其他单位。

研究生导师状况(规模、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等)

1.规模:2021年,共有研究生导师37人。

2.年龄结构:40岁以下占比24%40至49岁占比35%50至59岁占比27%60岁及60岁以上占比14%。

3.职称结构:教授占比49%副教授占比40%助理教授占比11%

特色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围绕双一流建设任务和目标,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北京市级、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科研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横向项目学校自主科研项目。代表性创新成果专业性强,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3.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建设生活英语系列慕课课程,针对弱势群体展开基础研究和服务,高效组织翻译团队助力疫情防控。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外文系党总支积极配合人文学院党委开展党员发展及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目前学院现有研究生党员232人。现有申请入党83人,其中积极分子52人,发展对象29人。2020、2021级新生(硕、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力,过去一年中,共有35名新生提交了入党申请,新生党支部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流程,严格把关。组织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习班,严格执行通知报名、集体学习、收集感想心得、组织集中讨论环节;审核党员材料确保发展程序无缺环、档案材料无遗漏;持续落实党群“1+1”、新生“一人一档”等工作。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外文系党总支始终坚持结合重大历史契机,因势利导开展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聚焦“深悟百年党史、赓续人文血脉”的“一个主题”,通过把握五个维度、围绕四个结合、开展三项工作、形成两个机制,打造有人文学科专业特色的“54321”学习体系,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1.把握“五个维度”,全面“学党史”。通过召开全系学习动员大会、组织专题深度辅导报告、开展经典书目研读、举办党史学习专题展览、开展主题宣传开辟学习专栏五方面主要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多手段地组织全系研究生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2.围绕“四个结合”,深入“悟思想”。将党史学习与系统思考结合,开展“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征文比赛;将党史学习与理论宣讲结合,开展小组联合宣讲、本研党团支部联合宣讲、社区青年宣讲,参加北大清华武大华科四校联合党史宣讲活动;将党史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以研究生品牌特色活动“青年学衡沙龙”为依托,开展与党史有关的富有学术性兼具普及性的沙龙讨论活动;将党史学习与主题实践结合,组织研究生实践支队参观校园“三院遗址”,宣讲清华人物故事。

3.开展“三项活动”,扎实“办实事”。配合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党委书记谈心日”,面向学生党员和群众开展调研,围绕提升进一步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水平进行深入研讨。

4.形成“两个机制”,努力“开新局”。编制学院党员发展手册,提升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水平;探索成立学生党建中心,促进学生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风建设情况

紧紧围绕清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重点面向研究生新生开展学风教育活动,组织学风建设座谈和讨论会,并邀请相关领导、老师清华文科的家国情怀、外文系史中知名系友、以及秉持学风道德的必要性和培育学术素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讲座。

(四)社会服务开展情况

外文系重视公益文化建设,志愿氛围浓厚。学生在志愿服务和为群众办实事方面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无论是在重大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外文学子活跃的身影,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 在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清华大学方阵中,外文系共有47名学生参与其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工作中,外文系3名研究生参与鸟巢现场服务引导。冬奥会中有20余名学生国家体育场、冬奥村驻地等地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活跃在场馆服务、标兵演员、反兴奋剂、对外联络、城市志愿的各个岗位上。

(五)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外文系研究生日常活动主题丰富,出勤率高(99.43%),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持续开展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组织集体讨论,及时记录总结,用理论武装头脑;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等为重要历史契机,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列经典著作。

2.认真讲好党课,传递党的声音。以新生党课作为入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建立支部书记讲党课的制度,以党课促进理论学习,党课主题与时政紧密结合;邀请各院系名师讲党课,把党的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3.组织开展主题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学史悟思,知史力行”“聚焦历史回响”“探圆明园遗址感今爱国情怀”等丰富实践主题,同时结合“中国近代史中定位清华校史”“淞沪会战的历史材料”“国防理论与教育”等理论开展研究。

4.联合开展组织生活,在交流中学习进步。针对不同主题,推动本院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其他院系党支部联合开展组织生活,举行联合宣讲、联合实践、联合理论学习,增进交流,取长补短。

(六)其他特色工作

1.加强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为龙头展开党团班建设。党建工作一方面外文系所在的校标兵党支部人文8支部为样板,围绕时事热点,开展系列支部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党支部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以点代面,辐射影响”的效果同时,以党建带动团建,坚持围绕先进党支部做文章的工作思路,为党支部指导和带动团组织紧跟党建协同发展创造条件,以形成“党建带团建,党团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研究生党员需要结合自身专业讲党课。

2.抓紧抓实课堂工作,传播家国情怀,落实科研育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个自信,强化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认知。通过各个育人环节帮助学生全方位认识人文学者的社会关怀和使命担当,不断提升学生对专业、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强调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强调遵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跨文化研究和交流能力

3.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鼓励学生顺应时代潮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学习的目的不是做两脚书橱,而是要激活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这一过程的实现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深入观察、体悟、总结并反思所学知识,充分理解社会主义中国国情并树立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目标。外文系学子寒暑假社会实践项目地点不仅遍布全国,涉及领域广泛,更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调研。近年来,听从祖国需要奔赴新疆、西藏、陕西、四川、河北、山西等较艰苦地区,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学生显著增加。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本领,在国际舞台发挥作用、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鼓励学生走向世界,走进国际组织,外文系学生曾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实习。鼓励学生创建自己的中外学生交流项目,通过举办多元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帮助国际学生熟悉并喜欢上中国文化。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外文系完成对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梳理和调整。首先,淘汰了常年不开设的课程。其次,根据课程涉及的基础和前沿范畴以及内容涵盖的深度和广度,把研究生专业课程分成了三类: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基础理论课为一级学科范围内研究生的限选课程,专业基础课为一级学科及其下设主要二级学科范围内研究生的限选课程,专业课为二级学科及其各个专业方向范围内研究生的限选课程。近两年开设了研究生专业课程40多门,其中包括开设的具有挑战度的研究生专业课程。

(二)导师选拔培训

外文系严格执行学校的导师选拔机制和培训要求。根据学校文科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结合系科当下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在选拔录用教师时,一直强调水平高、专业强,同时严格考查师德师风情况,坚持宁缺毋滥。

所有新入职教研系列教师,均须按学校人事部门、教学部门等要求完成相应的培训学习,并通过导师测试。新生入校后,外文系为导师和新生组织多种形式的见面、交流等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落实师生双向选择。新导师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等部门和机构组织的调研、学习等活动,与资深导师就研究生指导进行座谈交流,提升研究生指导能力。同时,外文系实行研究生指导的导师组制度,同一学科方向的导师,在组会、读书会、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共同参与过程中,完成了老带新的专业传承和优良学风的传承。

(三)落实导师责权机制情况

外文系全面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导师就如何“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等方面进行座谈,并在研究生招生、培养环节、论文写作等方面请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外文系全面落实研究生指导的“主导师+导师组”模式由主导师牵头成立3-5人的学科方向指导小组并由导师组集体实施培养方案,加强导师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指导和质量把关。导师组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选题、研究攻关、成果总结、论文写作和发表等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鼓励学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提出分流建议。

(四)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外文系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着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

1.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定期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2.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突出课堂育德。外文系引导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外文系优秀教师典型,通过系网和校级甚至国家级平台,持续开展教师优秀事迹宣传,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策划制作的“95周年系庆宣传片”及“致敬抗美援朝英雄谭振邦”等被学校微信视频号、公众号、微博、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客户端发布转发,累计播放量超千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3.把好教师准入关,坚持全程师德考评。外文系完善人才引进程序“岗位设置、面试及教学试讲、党总支师德思政把关、党政联系会审议”等环节,强化了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建立了科学完备的标准和程序,避免了人才引进中的“五唯”倾向。严格师德督导,定期对外文系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将评议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标准。

4.积极推进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发展2名海归青年教师和1名职员入党;确定了1名入党积极分子。

(五)学术训练情况

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主要体现在各个培养环节。

1.博士生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导师组和资格考试书目

入学后三周内,在主导师指导下做好个人学习计划,并报院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学习计划如需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修改后的学习计划,经主导师签字后送院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主导师在博士生入学四周内牵头成立3-5人导师组,在博士生入学六周内提供资格考试书目,并在第一学期末,以书面形式上报外文系研究生培养委员会。在第三学期初,主导师可对导师组成员进行一次调整,确定最终导师组,并以书面形式提交外文系研究生培养委员会。

2)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是博士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一次学科综合考试,重点考查博士生是否掌握了深入和宽广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是否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资格考试以笔试加口试的方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格考试书目的掌握和应用,资格考试通过后方能参加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资格考试不通过者,可于3个月后再次考试。第5学期结束前仍未通过者,或累计2次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资格考试笔试时间为6小时,须在一天内完成。笔试题目由主导师和导师组其他成员共同命题,成绩由导师组共同判定。口试由导师组成员组成考核小组,时间为2-3小时。口试成绩由考核小组共同判定。笔试和口试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总成绩低于60分为不通过。

3)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文献阅读量应不少于资格考试规定书目的数量。选题报告包含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开题报告会,在资格考试合格一学期后举行。由主导师和导师组确定5人考核小组。如果选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安排选题报告。选题报告不通过者,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第7学期结束前仍未通过者,或累计2次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通过的选题报告,以书面形式交院系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4)社会实践

具体要求参见《清华大学博士生必修环节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5)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参加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不少于30次,每学期写出小结,经主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在申请答辩前交院系研究生管理部门记载成绩。

博士生每一学年须参加一次外文系组织的研究生论坛,博士学习期间须在论坛上做一次口头报告,学生报告时主导师和导师组成员必须参加;博士生至少应有一次在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研究论文。

6)论文中期检查

选题报告之后一年内,需要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由学科点组织考查小组对博士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中期检查不通过者,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第8学期结束前仍未通过者,或累计2次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7)学位论文相关创新成果要求  

参见本学科适用于2021级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8)最终学术报告

在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至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博士生须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邀请本学科半数以上博士生导师参加,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创造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听取意见。交叉学科的论文工作总结报告应聘请相关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最终学术报告不通过者,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在达到最长修业年限前3个月仍未通过者,或累计2次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

2.硕士生培养环节:

(1)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一个学期内选择导师(原则上双向选择),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并报院系业务办备案。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该计划,应在每学期选课期间进行。

(2)参加学术活动的要求

为使研究生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和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学术界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要求每个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10次学术会议、学术报告或讲座,并向导师提交书面报告,经导师签字后自己保存,在申请答辩前交人文学院业务办审查并记入成绩档案。

(3)学位论文相关创新成果要求

参见本学科适用于2021级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要求。

(4)选题报告和中期检查

第1学年或第2学年结束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在全面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论证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现状、学术价值,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和预期目标,分析重点与难点等。

选题报告会由至少3位硕士生导师参加评审,公开进行,以便广泛听取本学科师生的意见。考核成绩包括书面报告成绩和口头报告成绩两部分。论文选题通过后,应以书面形式交人文学院业务办备案。因故需对论文结构做重大变动或更换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重新提交选题报告,申请评审。选题报告不通过者,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参加。入学后第4学期结束前仍未通过选题报告者,或者累计参加2次选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学位论文答辩须在中期检查6个月后进行。

中期检查要求研究生向考核小组口头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如材料的搜集,论点的分析和可能得出的结论,并回答考核小组提出的有关论文的问题。中期检查由导师负责具体组织操作。中期检查不通过者,可于3个月后再次申请参加。累计参加2次中期检查仍未通过者,则该必修环节考核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要求,应予以分流。

此外,外文系设立研究生论坛,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没有举行全系范围内的线下研究生论坛,但组织了多次面向全系研究生的线上论坛和讲座。同时,外文系设立薪火学术沙龙系列,鼓励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互动和交流,打造学术共同体。此外,学生在主导师和导师组的指导下开展在学术报告、选题、写作等方面的学术训练。

(六)学术交流情况

外文系鼓励全体研究生积极参加相关学科领域的国内、校内学术研讨与会议,发表会议论文。2020年,外文系东亚语言与文化学科群牵头组织题为“近代日本思想在中国:学术、政治与实践”的学术会议。2021年外文系线上主办 “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守正与创新高端论坛”,吸引众多国内兄弟院校的外文学科学者学生参会。作为外文系学术交流的常规举措,各学科群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交流,举办研讨课、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

(七)学术不端处理机制

外文系严格执行教育部、清华大学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清华大学章程》、《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清华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清华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要求全体师生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恪守学术诚信,实事求是,严谨为学。要求导师对学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教育和指导。新生入校后、开课前,由系主任为全体新生进行学术诚信相关的专题讲座。每位新生都要在入学时完成学术诚信在线学习和自测,并签署《清华大学研究生遵守管理规定与学术规范承诺书》,由院系备案。把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学生的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任何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绝不姑息。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对相关人员予以警告、记过、降级,直至解聘、辞退、退学等处分。

(八)研究生奖助情况

外文系研究生每年都可以获得学校和院系层面的力度较大的奖助学金2020-2021年,外文系共有5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5人获得清华大学未来学者奖学金,23人获清华之友奖学金,5人获清荷奖学金,5人获人文学院优秀学子奖学金,4人获清荷助学金,3人获英才二等奖学金,2人获费孝通奖学金,2人获人文学院兴正德奖学金,1人获好读书奖学金,1人获赵元任纪念奖学金,1人获综合优秀奖学金,总奖(助)金额达65.8万元。全体研究生(不含国际生)每年还能获得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总金额合计达564.3万元。

此外,外文系每学期为硕士、博士研究生设置了40-50个不等的助教岗位,8-10个助管岗位,获得助教和助管资格的研究生可以获得每月资助。还有学生通过导师的项目获得资助。   

(九)其他特色情况

外文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群/导师组会活动。多数导师定期组织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们召开组会。组会的内容多样,形式多样,不拘于时间和地点。师生们在组会上畅所欲言,共同分享,合力推进学术工作,养成学术共同体。师生们均表示在组会活动中获益良多,特别是学生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包括研究生学习状况、学术创新成果、学科竞赛获奖、学位论文质量、毕业生反馈等)

外文系研究生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风气良好,严守学术道德规范,积极参加本学科内外和校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在学术成果的发表方面表现良好。80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包括学科顶级学术会议。有多位同学获得全国级及省级竞赛奖项。学位论文质量普遍较好,连续2年3人次获评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绝大多数博士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书育人工作,部分已经成为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硕士毕业生除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深造就业类型多样化。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较好。

(二)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以下举措

1.加强理论学习和制度化建设,全力提高教师的思政水平和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2.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队伍高度建设。人才引进方面,引进人才4名,其中国际人才2名;教师人才培养方面,鼓励现有人才成长,通过青年教师发展座谈会、薪火沙龙等形式着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热情。

3.进一步落实破五唯,让教师有充足、自由的时间去进一步深入思考和钻研教学科研工作中“真问题”,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努力争取理论创新,从本学科学理出发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由此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科学研究(包括研究生科研状况)

2020-2021年,外文系新增多个科研项目,包括人才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省部级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等各级项目。代表性创新成果专业性强,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学界有较大影响力。科研队伍持续壮大,两年内引进5名优秀学者,并与5名知名教授签约讲席教授。日语专业教师获得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等专业奖项。组织了不同层次的学术活动,启动了外文系现代语言学前沿系列讲座,举办了“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守正与创新”高端论坛。

学生普遍对科研有极大的学习热情,除了通过课堂、组会和参加讲座汲取学科相关知识,也积极参加国内外会议,接触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加入学界讨论。同时主动协助系和导师组织各类学术讲座、会议,参与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建设,是外文系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有生力量。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外文系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淬炼培养更多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优秀人才。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不断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传承创新外文系优秀文化。着力打造研究生“开学季”和“毕业季”,坚持开展好以研究生新生教育为主要形式,以“系主任第一课”、系史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扣好研究生科研生涯的“第一粒扣子”。通过系统梳理传播外文系系史知名系友、教师事迹,引领研究生树立崇高的科学精神,激发研究生创新创造潜力。建立健全网络文化传播阵地,充分发挥好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递正能量,传播“外文”故事。

(五)产学研合作情况

外文系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模式。课程设置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把社会实践作为博士生的必修环节,鼓励和支持学生们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脚踏实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需求。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和课题,有效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外文系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目前已诞生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

(六)服务国家战略

外文系始终坚持教书育人、教育服务于社会的方针,充分发挥语言和学科优势,将外文学科特长与社会、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既考虑学科的长远发展,又帮助社会解决当下之所需,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要的活动

1.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学术共同体需要,加强中外人文学术交流,为国内外人文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组织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峰会及三个配套的高水平国际论坛: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高端论坛、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生论坛,引领人文交流。

2.积极响应外语教育要为国家战略服务的总要求,建设生活英语系列慕课课程,从教育扶贫服务社会,到智慧教学服务高校,再到文化传播服务全球,充分发挥清华大学语言学学科的优势以教育扶贫为起点,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个性化的社会需求,成效显著,为新时代语言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3.针对弱势群体展开基础研究和服务。在对民工子弟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培训阅读课教师。在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语言学田野调查研究中,研究者作为志愿者亲自参与到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实践中。关心自闭症、失语症患者和失读患者的语言健康,通过对其语言能力的描述、分析和评测为提高诊断、康复和干预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4.积极参与和服务疫情防控,圆满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测评估系统国际版的全程配套翻译工作。

5.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工作,高质量完成了相关部委委托的涉海成果项目的编译任务。

外文系在做到学科建设和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实践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让学科建设服务人才培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

(七)国际合作交流

外文系鼓励全体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与前辈、同辈学者切磋交流,发表会议论文。2020-2021年,多位研究生参加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顶尖学术会议(线上线下),并在会上进行论文海报展示和口头报告。同时,外文系依托现有国际合作平台,大力邀请海外学者来华交流,通过举办研讨课、讲座、学术会议和其他年度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与相关领域顶尖国际学者深入对话的机会。

2021年,多位博士生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清华大学短访基金资助,赴境外一流高校交流学习。近年来,外文系大力拓展系级研究生海外访学机会,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科研的研究生提供比校级项目覆盖面更广、灵活度更大的海外学术交流机会。获得院系推荐后,硕士研究生可参加不超过6个月的海外一流高校交换学习项目,博士研究生可参加达12个月的海外一流高校交换学习项目。

(八)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外文系积极鼓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会或者研讨会,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学术经历。外文系对相关活动提供配套的场地和经费支持。

五、学位授权点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外文系学位授权点的建设进展适应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要求,符合学校的总体定位。学位授予标准明确,符合学校学科发展水平。

存在以下不足:

1.课程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需进一步更新、课程层级划分需更加明确。

2.需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培养状况和培养成效进行有效评估的机制。

3.研究生的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项目拓展有待加强。外文系缺乏常设的正式挂牌运行的实践基地,缺乏针对性强、与本专业高度相关的实践项目。

4.针对研究生的国际合作项目有待进一步开发。目前针对研究生的国际合作项目还比较有限,需要从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师生国际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

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外文系2021年由教育部抽检博士学位论文1篇,本校抽检博士学位论文1篇,由北京市抽检硕士学位论文1篇,全部合格。

六、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提出的(1)和(2)两点不足,外文系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针对(3),外文系将和在产学研方面常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开展合作,争取将这些单位设立为正式的学生实践基地。同时,外文系将开发资源,拓展渠道,积极促成与学生专业或研究方向相关度高的实践项目的落地实施。

针对(4),外文系将积极开发高质量的研究生国际合作项目,同时将进一步优化现有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