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通过结题验收

2月27日下午,我院中文系江铭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14ZDB154)》结题验收会议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召开。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建设教授任验收评审主席并主持会议,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宗成庆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葛诗利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瑞明教授担任验收评审专家组成员。课题组主要成员蔡曙山教授和姚登峰副教授参加此次会议。

江铭虎从语言认知模型研究、语言理解的认知机理研究、隐喻及非字面语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手语认知模型研究、语言认知模型的计算研究5个部分做了结题汇报。受社科重大基金标注出版著作6部170多万字,发表国际SCI/SSCI检索的学术刊物论文13篇(其中多篇为高水平、高质量学术刊物论文),国内核心刊物论文13篇,国际会议论文16篇。指导清华大学博士论文5篇、硕士论文7篇,举办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6届次。蔡曙山作了补充,认为本课题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行交叉,在清华大学很早就开始了认知科学的研究,在学科建设和学科设置方面走在了前面,学术活动、科研项目方面工作扎实。本项目另一特点就是培养了研究队伍、推动了学科建设。不仅在清华大学培养了众多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人才,还带动了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成功申办了全国第一个认知科学本科专业,三个硕士点。两校认知科学团队结合起来,促进认知科学在贵州、在全国的发展,成果丰硕。

专家们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审查、讨论,形成结题验收意见如下∶

本课题的学术观点有引领性、研究方向有开拓性,学术思想有前沿性、理论建设突出,表现在多元方向的拓展,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性强、交叉性好,融合了神经科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多个学科,学术成果发表涵盖文科和理工科期刊,成果优秀。项目研究内容已超原先确定的目标,将扩充的汉语大脑加工机制等研究内容融合为一体,成果具有丰富性、创新性,一是建设了认知科学这个新的学科,二是出了新思想,三是培养了一批认知科学的人才,四是主办了6届次的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发出了中国人的声音,很有意义。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范式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成果优秀,具有重要的启示性,同意通过结题验收,建议给予优秀成绩。